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 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电针“曲池”“上巨虚”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P<0.05),而电针“天枢”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1),电针“大肠俞”只有在正常及心得安所造成的胃运动兴奋状态下,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5),其他状态无明显方向倾向.结论 腹部和四肢单穴对胃运动的调节很可能具有定向效应的特征,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内脏器官的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52.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并研究承淡安先生游学日本的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承淡安先生20世纪30年代游学日本的经过与收获,为探寻承淡安及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他对灸法疗效以及复兴中国针灸的信心,并为回国后进行针具改革、开阔中国针灸学研究和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张建斌  夏有兵 《中国针灸》2012,32(2):167-170
收集和整理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经络理论的阐释,分析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认识的角度、价值和内涵等。受西学影响,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的认识一度从血管、神经等角度阐述,最终回归传统,并认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基础之重点,临床是认识和研究经络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薰烧消毒、药物涂抹、药囊佩带、艾灸防病四个方面总结了孙思邈的防疫经验,为应用中医中药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间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7例DOR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促排卵治疗前均接受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总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在电针结束后进入IVF-ET周期。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促排卵相关参数、获卵数、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患者AM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P0.05);而bFSH、bFSH/LH、bE_2、P、HCG日E_2及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基础窦卵泡(bAFC)、获卵数较干预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熟II级卵子(MII)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其对促排结局的改善可能是建立在对AMH的良性调节基础上的,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对1987~1991年戚永济先生记载的病例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灸法的临床特点。[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Epidata3.1软件对病例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与灸法有关的病例,导出DTA文件,用Stata软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戚永济先生灸法的应用特点。[结果]总计录入1514例病例,其中有961例使用了灸法,包括艾柱灸468例,艾条灸493例。艾柱灸涉及45个穴位,排名前5的分别是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膝眼、曲池;艾条灸涉及66个穴位,排名前5的分别是阿是穴、膝眼、膏肓、曲垣、至阴。戚永济先生使用灸法治疗病种24种,涉及内科、妇科、骨伤科疾病。[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总结戚永济先生治疗的三大科八大系疾病,并突出介绍其擅长治疗的四种疾病,即漏肩风、肘劳、痹症、腰痛。通过整合与其弟子及家人的深度访谈,总结其灸法的三大心得为重视触诊、辨证施灸、活用灸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麦粒灸"肾俞""关元"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探讨麦粒灸促进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麦粒灸组,每组14只。于大鼠动情期予95%乙醇宫腔灌注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麦粒灸组于造模次日起予麦粒灸"肾俞""关元"治疗,每穴每次灸7壮,每日1次,治疗3个动情周期后合笼。于妊娠第5日取材,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形态,测量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及腺体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免疫磁珠法分选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自然杀伤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4、IL-10)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1),腺体数及血管数均减少(P<0.01),子宫内膜IGFBP-1、TGF-β、IL-4、IL-10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子宫内膜IFN-γ、TNF-αm...  相似文献   
58.
为分析近5年国内文献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应用现状,检索2009年1月1日~2013年7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分别从疗法与疗效、穴位选择、临床操作3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毫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毫针与它法联合治疗使用较多;风池、颈夹脊、百会等为常用穴位。但目前临床操作欠规范,临床治疗规律不明确,机制研究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我国刺血疗法临床、机理研究现状.临床研究包括刺血针具应用情况、刺血临床有效病种、刺血部位、操作方法、出血量的掌握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等;机理研究包括刺血疗法对血液指标、血管功能的影响,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内分泌免疫调节的作用等.认为目前我国刺血疗法存在问题包括:中医刺血疗法理论体系尚待建立;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机理研究有待深化.提出应建立一套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刺血理论体系,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科学开展刺血临床治疗规律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治疗修复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未交配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细胞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机械搔刮联合脂多糖感染的双重损伤法建立大鼠IU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3、7天,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组仅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进行BMSCs移植,联合组大鼠移植与细胞组等量的BMSCs并进行电针治疗,每日针刺“关元”、电针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20 min,持续3个动情周期。每组5只大鼠在干预结束后取子宫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腺体数目;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生成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容受性相关分子同源框蛋白A10(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蛋白表达量。每组剩余的5只大鼠在干预后合笼并通过胚胎着床数来评估子宫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