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细胞凋亡与眼科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与眼科疾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110001)白禹诗喻晓兵综述吴景天审校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主要见于生理性细胞死亡。近来发现细胞凋亡与肿瘤、神经组织变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获得性免疫...  相似文献   
22.
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晓兵  陈君  吴景天 《眼科研究》2000,18(5):421-422
目的 建立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体外标记方法。方法 兔RPE细胞经传代培养并鉴定后,掺入溴脱氧嘧啶(BrdU)对细胞进行体外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显示标记的细胞。结果 BrdU标记后,所有的细胞核呈阳性染色。结论 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RPE细胞标记方法,提示BrdU掺入法适用于所有培养细胞的体外标记。  相似文献   
2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发生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在手术成功的眼中也可因其增殖性病变的存在影响视功能。本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发生的增殖性病变的发病机理、与血 眼屏障关系、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ic retinopathy(DR)and insertion/deletion(a/b)polymorphism of a 27 base pai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in intron 4of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gene.Methods 321 patient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ver 10 years duration(case group)and 146 normal subjects(control group)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the clients are Han Chinese.The cas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DR subgroup(1 54 patients)and non-DR (NDR)subgroup(167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and fundus fluorescent angiography.The VNTR polymorphism in eNOS gene wa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combined with 8%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Then the b,a allele frequency and b/b.a/a.b/a allele frequen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b allele frequency of the VNTR in intron 4 of eNOS gene in the D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DR group(χ2=4.745,P=0.029;OR=1.685,95% CI=1.050-3.905)and control group(χ2=6.958,P=0.008;OR=1.89l,95% CI=1.172-4.437);b/b allele frequency in the DR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DR group(χ2=4.811,P=0.028;OR=1.790,95% CI=1.060-4.645)and controI group(χ2=5.203,P=0.023;OR=1.859,95% CI=1.087-4.952).Conclusions The b allele and b/b genotype in intron 4 of eNOS gene in the Han Chines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R.  相似文献   
2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致盲率逐年上升。通常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易感性不同有关。DR是一种多基因作用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已筛选出数十种可能与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等。研究它们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今后DR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DR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曲安奈德(TA)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36),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CRT)为(484.48±164.81) μm.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IVR治疗;第3次IVR治疗时黄斑水肿消退不明显者同时联合TA注射治疗.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时,给予黄斑激光光凝治疗;FFA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出现无灌注区,行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患眼接受雷珠单抗平均注射次数为(3.52±2.01)次;联合注射TA治疗15只眼,平均注射次数为(0.84±1.21)次;联合激光光凝治疗21只眼,平均次数为(0.97±0.95)次.先后接受了IVR联合TA和激光光凝这3种治疗12只眼.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及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42±0.33).治疗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1,P=0.0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2.90±3.07)行.31只眼中,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者20只眼,占64.52%.患眼平均CRT为(326.19±117.80) 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平均降低了(333.58±134.17) μm.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4,P=0.000).31只眼中,CRT降低在100μm以上者17只眼,占54.84%.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白内障加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VR联合TA或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27.
临床研究中视功能测量的标准化──眼保护技术论坛指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喻晓兵编译张忠志审校编者的话:临床研究中,测量指标的可信性与可比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都以测量的标准化为前提。本期介绍美国眼保护技术论坛(TheEyeCareTechno...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以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 56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 ab 0.5 mg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治疗前56只患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为25.1个 ,FFA和(或)ICGA检查均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OCT检查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03.45 μm。Ranibizumab注射治疗次数2~8次,平均治疗次数为3.1次。治疗后随诊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诊时间8.7个月。回顾分析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9、12个月的视力 (ETDRS字母数)、视网膜厚度、CNV病灶渗漏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56只眼治疗后末次随诊检查时,ETDRS视力表字母数平均为38.5个,字母数较治疗前提高13.4个(t=-3.193,P<0.01)。其中,视力提高≥15个字母数者22只眼,占39.3%;视力下降>15个字母数者2只眼,占3.6% 。 视网膜厚度平均为191.35 μm,较治疗前下降112.1 μm (t=5.193,P<0.01)。 CNV渗漏停止者12只眼,占21.4%;渗漏减少者33只眼,占58.9%;无明显改变者9只眼,占16.1%;新发生病灶1只眼,占1.8%。治疗后5只眼有短暂视物模糊,3只眼有轻度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均在1周内消失。 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AMD可使视力提高,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CN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少,安全性高。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60-163)  相似文献   
29.
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预测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52例70只白内障患眼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SLO)的微视力功能,预测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并检查黄斑功能,特别是那些直接检眼镜无法看清眼底的和已知合并有眼底病变的病例。为白内障术前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方法 应用SLO的微视力软件检查患者的黄斑视力预测术后潜在视力,应用SLO的共焦图像方法检查患者的黄斑情况,并结合术前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用白内障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验证预测准确性。结果 SLO预测术后潜在视力准确率达91.4%,无一例出现假阳性。结论 SLO的黄斑微视力检查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的预测,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54例5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2.57±7.06)岁;病程6 d~3个月.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DTRS)视力表行EDTRS视力检查,同时行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患眼治疗前BCVA眼前手动~0.6,EDT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32.00±16.41)个.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平均值为(337.31±76.91) μm.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5.56±6.54)个月.首次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检查时如发现CNV病灶扩大或有新发CNV病灶,则行再次注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BCVA、ETDRS视力、CRT及CNV病灶渗漏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治疗后1个月,ETD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48.81±16.96)个,较治疗前平均字母数增加16.81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1,P<0.01).视力增加>15个字母者25只眼,占46.30%;视力减少≥1个字母者2只眼,占3.70%.OCT检查显示,CRT平均值为(227.67±91.41)μm,与治疗前CR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1,P<0.01).末次随访检查时,患眼注射次数1~4次,平均注射次数(1.59±0.71)次.ETD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49.20±16.60)个,较治疗前平均字母数增加17.20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0,P<0.01).视力增加>15个字母者27只眼,占50.00%;视力减少≥1个字母者3只眼,占5.56%.OCT检查显示,CRT平均值为(227.69±89.30) μm,与治疗前CR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2,P<0.01).CNV渗漏完全停止者35只眼,占64.81%;渗漏范围减少者11只眼,占20.37%;渗漏无明显变化或范围扩大者6只眼,占11.11%;出现新病灶者2只眼,占3.70%.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ICNV安全有效,可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