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9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532篇
医药卫生   1987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602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60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8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先天性裂手畸形二例手术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共2例,男性,1例为6个月,另1例为8个月。2例裂手均为右手。并发畸形有并指、多指、足部畸形。  相似文献   
992.
婴儿痉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婴儿痉挛 (Infantilespasms ,IS)又称West综合征 ,是婴儿期特有的一种癫疒间综合征。尽管很多婴儿痉挛属难治性癫疒间 ,但通过合理的用药治疗 ,控制发作 ,仍可使部分患儿的预后得到改善。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药物治疗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激素治疗 :我国和美国将此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2 )抗癫疒间 药物治疗 :我国多采用丙戊酸、氯硝基安定或硝基安定 ;日本以唑尼沙胺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欧洲国家以氨己烯酸作为一线药物。 (3)其他药物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B6(日本多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大剂量免疫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的婴儿痉挛(IS)患儿进行追踪随访,了解其预后并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53例ACTH治疗的IS患儿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ACTH治疗方法:采用ACTH静滴,25~40IU/d,共4周。结果(1)对53例ACTH治疗患儿随访6个月至10年,ACTH治疗发作完全缓解的31例,随访2年以上,共有16例复发,复发率为51·6%,其中于停用ACTH后2~3个月复发者占50·0%(8/16),复发形式以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部分运动性发作为主;(2)临床发作预后与开始用ACTH治疗时的病程、ACTH的近期疗效有关(病程≤2个月者、ACTH近期疗效好的临床发作预后好),与发病年龄、病因无关;(3)智力预后与ACTH开始治疗时的病程、病因、发作预后有关(病程≤2个月者、隐原性者、发作完全缓解者智力预后好),与发病年龄、ACTH近期疗效无关。结论(1)IS患儿临床发作预后与开始用ACTH治疗时的病程、ACTH的近期疗效有关。(2)智力预后与ACTH开始治疗时的病程、病因、发作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 5月儿科急诊及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 14 1例 ,按单双日进行随机分组 ,治疗组选用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 (舒利迭 )吸入 ,对照组行单纯激素吸入 (辅舒酮 )治疗 ,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舒利迭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 6 3例 ,接受辅舒酮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 6 2例 ,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经非参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EFR之间比较 ,差异经方差分析同样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到重度的哮喘患儿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995.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主诉胸闷、气短、干咳1个月余就诊。上述主诉症状以左侧卧位时明显。查体发现左肺呼吸音弱。胸部CT见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上叶尖后段支气管及上叶尖段连续性软组织密度影,充满管腔。CT增强扫描见上述病变轻度增强,左上肺另见3 cm×4 cm×5 cm大小的团块影。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阻塞,呈灰白色,触之不出血,钳夹可拽动。活检病理组织学示坏死组织。肺功能检查示混合型通气障碍,气道阻力增高。其它脏器检查未发现肿瘤。行左上叶肺袖状切除,术中发现肿物如CT所见,向左主支气管腔内呈圆柱状突入生…  相似文献   
996.
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PHN患者20例,经常规药物疗效不佳,在阿米替林(每晚25 mg,睡前服用)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剂量自300 mg/d起,根据服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调整,每2 d增加剂量1次,直至VAS≤3,然后以此剂量维持,疗程4周。结果服药后,VAS评分均降低、24 h疼痛持续时间减少,而24 h睡眠时间延长;镇痛起效最低剂量为300 mg,1次/d,80%患者每日有效镇痛剂量在1 800~2 400mg,日最大剂量达3 600 mg。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治疗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好,患者易于耐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延长其睡眠时间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97.
史玉霞  唐桂霞 《世界感染杂志》2005,5(4):347-348,350
目的了解2004年本院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年1—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所有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的几个科室中,神经康复科所占的比例最高。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多见。感染的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生医院感染的月份以冬春季为主。其中占前三位的是1月、12月、11月。分别占11.2%、11.2%、10.7%。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科别、年龄、住院时间及月份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供精者和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参数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探讨无精子症患者附性腺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精液常规、精子形态、精浆附性腺标志物分析方法,检测正常供精者和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相关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精浆中性α—葡糖甘酶活性显著高于无精子症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精子症患者组,精液量与果糖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22,P<0.01)和(r=0.410,P<0.02)。结论无精子症患者除缺乏生精功能外,还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附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I/R)对磺胺嘧啶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肾I/R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B组:夹闭45min后再灌2h;C组:夹闭2h后灌注2h。于再灌注同时注射磺胺嘧啶,测定其分布半衰期t1/2α,消退半衰期t1/2β,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同时观察大鼠形态学改变。结果:(1)C组的t1/2α和t1/2β明显延长,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血清中BUN和Cr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2)B组t1/2α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但t1/2β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结论:兔肾I/R使磺胺嘧啶在体内的分布及消除异常,以缺血2h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层次。以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与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口服或灌肠后胰腺组织内的有效中药成分谱,进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假说,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建立其实验方法学,寻找中药方剂靶组织作用的基础、原理和直接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产生新的相互有效方剂,并开辟中药方剂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