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6例肝门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例肝门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解放军89中心医院毕素栋,张鲁文,周风华,黄风瑞本文报告1988年3月以来经PTC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肝门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肝门部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类型、发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本组26例,男16...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C3H1型锌指结合蛋白36(ZFP36L1)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运动神经元退变中的作用。 方法 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93A转基因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突变型及野生型小鼠各时间点分别取13只小鼠);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发病早期、中期及晚期脊髓内ZFP36L1 mRNA及蛋白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FP36L1在脊髓内的表达及分布;出生后 1~2 d新生小鼠15只,建立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模型,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ZFP36L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si-ZFP36L1转染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检测转染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沉默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ZFP36L1后,与SOD1-G93A突变型NSC34细胞共培养,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和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水平明确ZFP36L1对NSC34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UNEL实验及观察剪切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水平明确ZFP36L1对NSC34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转染空白小干扰RNA(siRNA)作为对照组。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ZFP36L1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组织内mRNA及蛋白水平均下调,在野生型小鼠脊髓组织内,ZFP36L1主要与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Ⅲ)阳性的神经元共表达,而SOD1-G93A突变型小鼠的脊髓组织内,ZFP36L1在神经元内表达减弱,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明显增加;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ZFP36L1表达增加,si-ZFP36L1能明显降低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ZFP36L1水平;沉默ZFP36L1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TNF-α、 IL-18明显降低。此外,沉默ZFP36L1后,SOD1-G93A突变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能显著增强NSC34细胞增殖活性,抑制NSC34细胞凋亡。 结论 在ALS发病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ZFP36L1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促进了ALS运动神经元的退变。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进行观察。结果组织学瘤细胞是在脂肪空泡的背景中,淋巴细胞呈灶片状浸润,并有局灶状凝固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LCA ,L26-,CD45RO 。结论发生于皮下的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比较少见,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4.
左旋咪唑作为驱虫药已有多年,但至今尚无用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多次感染的报道。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65.
前列腺素(PG)是一组化学结构相关但对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的、有时是相反的生物学与药理作用的脂肪酸。虽然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仍未精确地阐明,但其多样而强有力的作用,以及在组织和生物体液中的普遍存在,提示PG可能在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已知某些病理状态与PG的组织浓度变化有关,因而推测PG可能牵涉多种疾病过程。有关PG的生物化学、代谢、临床以及药理学方面应用的资料很多,本文总结PG及其新的类似物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Wnt7a及其受体Frizzled(Fzd) 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揭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80例,以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qRT-PCR技术检测Wnt7a及其受体Fzd5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Wnt7a及其受体Fzd5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Wnt7a及其受体Fzd5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特点,同时观察Wnt7a及其受体Fzd5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大肠癌组织中Wnt7a及其受体Fzd5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P0. 05);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Wnt7a及其受体Fzd5均在细胞质表达,且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Wnt7a与受体Fzd5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体积、Duke分级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且Wnt7a与受体Fzd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Wnt7a可能通过与受体Fzd5的结合激活Wnt信号,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例HLAP患者(HLAP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ABP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HLAP组入院时血淀粉酶(580±220)U/L,尿淀粉酶(384±55)U/L,ABP组患者入院时血、尿淀粉酶分别为(1362±473)、(775±68)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P组患者入院时Ranson评分、入院前3 dAPACHEⅡ评分、胰腺Balthazar CT评分分别为(5.21±0.34)、(14.56±2.89)和(5.78±1.17)分,ABP组患者分别为(4.21±0.64)、(11.34±2.09)和(5.21±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遇到患者有胰腺炎临床表现伴有血三酰甘油明显升高,但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或不升高时,应考虑HLAP的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除常规治疗外,应积极降血脂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循环血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浓度的改变及其预测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9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19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心绞痛(SAP)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抽取股静脉血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PO浓度和粒子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UAP组股静脉血MPO门内百分数显著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股静脉血MPO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和AMI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股静脉血hsCRP显著增高(P均<0.05),而UAP组和AMI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MPO门内百分数和hsCRP在不稳定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斑块(P均<0.05)。电镜下观察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形态较为规则,胞浆内含有大小、形状不一的不同电子密度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泡较少;AMI患者中性粒细胞颗粒明显减少,空泡显著增多;UAP患者则显示中性粒细胞颗粒丰富,空泡少见。结论:外周循环血中MPO的含量不仅能提示ACS易损斑块的存在,而且能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9.
一般住院病人极易患流感并发症,但由于缺乏简便的诊断方法或病毒分离和鉴别耗时过长,因而医院流感传播常被忽视.本文报道住院病人流感的传播方式及其控制方法.某些人群如老年以及慢性肾病、肺炎、心脏病(特别是风心)、糖尿病患者和孕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与人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片段。方法 本研究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胃癌(3例)、胃癌前病变(3例)和正常胃黏膜(3例),鉴别并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将扩增的cDNA片段克隆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经BLAST软件检索进行同源性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结果 发现1个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在胃癌组织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初一步定位于17号染色体,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RP11-25705克隆高度同源,但其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1个基因片段在胃癌组织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