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周际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4):181-183
目的观察吸烟对健康人和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影响,探讨吸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吸烟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和28例不吸烟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和发病后3周的血浆ET-1含量,并检测22例健康吸烟者与1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浆ET-1的含量。结果(1)患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血浆ET-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发病72小时内脑血栓形成组中-重症患者血浆ET-1含量高于轻症患者血浆ET-1含量(P<0.05);(3)患者组急性72小时内(且无论轻患、重患)及3周时吸烟组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不吸烟组患者(P<0.01);(4)健康人组中吸烟者血浆ET-1浓度亦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5)患者组及健康人组中,吸烟人群吸烟时间长短以及每日吸烟量多少对血浆ET-1含量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吸烟可使健康人和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ET-1的升高可能是吸烟引起脑血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2.
周际  冯大雄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01-102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 解剖学因素:产生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结构包含两个方面,①从颈枕部穿出C1、C2及C3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同侧头部,②颈部的C1、C2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会聚。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吸烟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发病72h内和发病后3周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年龄38~80岁,32例吸烟,28例不吸烟;37例轻型,18例中型,5例重型)的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并检测22例健康吸烟者与1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浆ET-1的含量。结果:①患者组发病72h内的血浆ET-1含量与健康人组血浆ET-1含量犤(75±19)ng/L与(66±13)ng/L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9,P<0.01)。②发病72h内脑梗死组中重症患者血浆ET-1含量犤(83±19)ng/L犦高于轻症患者犤(71±18)ng/L,t=2.03,P<0.05犦。③吸烟患者72h内及3周时的血浆ET-1含量为(84±19)ng/L和(77±16)ng/L,均高于不吸烟患者(66±14)ng/L和(61±13)ng/L(P<0.01)。④健康人组中吸烟者血浆ET-1含量犤(71±14)ng/L犦亦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犤(60±9)ng/L,P<0.01犦。⑤患者组及健康人组中,吸烟人群吸烟时间达20年以上者的血浆ET-1值为(87±17)ng/L,10~20年ET-1值为(67±12)ng/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每日吸烟量达20支以上ET-1值为(96±15)ng/L,10~20支ET-1值为(69±12)ng/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吸烟可使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ET-1的升高可能是吸烟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葡萄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的抑制剂噻二唑-8(TDZD-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均制作T9平面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在L4平面蛛网膜下腔插入注药导管后随机分为3组(n=36):TDZD-8治疗组(A组)经注药导管注入1 mg/(kg·d)的TDZD-8,PBS治疗组(B组)经注药导管注入60 μL/d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在瘫痪后lh开始注射,连续注射3周.注射后2 h、4h、8h、24 h、7 d,TUNEL法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表达;注射后7、14、28 d,兔抗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注射后1、2、3、6、8、12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注射后8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损伤节段轴突再生情况. 结果 脊髓损伤后2h观察到凋亡细胞,注射后2h、4h、8h、24 h、7 dA组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B、C组,各组细胞凋亡表达在注射后8h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14、28 d,A组的GAP-43表达面积明显高于B、C组,各组GAP-43表达在损伤后14 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注射后3周开始,A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较多再生神经纤维穿过损伤部位,而B、C组只有少许再生神经纤维穿过损伤部位,注射后8周A组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纤维面积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ZD-8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上调GAP-43的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延长,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5.
儿童皮肤病98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了解儿童皮肤病发病情况,对皮肤病门诊2001年至2005年儿童皮肤病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为观察少菌型(PB)麻风单用DDS治愈后的复发,我们于1990年3月~1991年9月,抽查了321例PB,均系1982年以前用DDS 100mg/日自服,按福州会议的标准已治愈者。本组321例中男262例,女59例;I 15例,TT 301例,BT 5例;平均病期4.0年;平均用  相似文献   
27.
编辑部: 值《中国麻风杂志》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作为读者对贵刊编辑部门五年来为传播技术知识、交流经验信息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亲切的问候与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8.
患者陈某某,男,初诊年龄31岁,农民。1965年发病,1966年就诊,左下肢及胸背部散在红斑,查菌阴性,病理及临床诊断为BT。1966~1970年用氨苯砜与Tb_1交替治疗,1970年底治愈。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告了185例漏诊麻风患者的分析,其中曾被误诊为皮肤病疾患占42.7%(79/185),内科疾患占31.9%(59/185),神经科疾患占21.1%(39/185),外科疾患占4.3%(8/185)。作者在讨论中指出了早期准确诊断麻风病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漏诊的原因。介绍了减少漏诊,提高麻风早期断诊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30.
目前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对于恢复期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很少。大多数患者主要是通过患侧肢体的功能练习和 /或继续静脉滴注药物来得到肢体的逐渐康复。有些病人康复较困难 ,尤其那些肢体偏瘫程度较重的 ,或缺乏坚强意志与恒心的病人。我科自 1 997年以来采用颈动脉注射血管扩张药物的方法来治疗恢复期的病人 ,收到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病 2周 ,病情稳定 ,临床意识清楚 ,瘫痪侧肢体肌力在 3级以下 ,其伸直上抬与床面所成角度小于 4 5度的病例 2 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 ,年龄 3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