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58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71.
72.
目的了解Hp在高原部队人群中感染状态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驻青藏高原(海拔2800-5231公尺)某部官兵517人进行普查,年龄18~40岁。采用冒镜普查和~(14)C-尿素呼吸试验方法,接受胃镜普查的受检者均在胃窦部取活检2块,分别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入伍仅1月的新兵,Hp感染率为38.18%,而另两组人群长期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至少1年以上,Hp感染率达52.42%和62.32%。新兵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Hp感染率不同,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和缺氧可能是导致Hp在胃粘膜的定植并引起Hp感染率增加的重要素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为了筛选适合于高原部队防治由于 HP 感染所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设计了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胃镜检查证实的140名 HP 阳性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复查,溃疡患者胃镜复查并行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以德诺为主的2号和3号四联方案Hp 根除率分别为92.23%和91.67%,但不良反应较多;4号方案(雷尼替丁150mg2/天,甲硝唑200mg4/天,呋喃唑酮100mg4/天)HP 根除率为83.33%,但与2号和3号四联方案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药品成本低。因此,根据我们的结果,4号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适合于高原基层部队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大肠癌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早期大肠癌是河以治愈的,进展期大肠癌则预后很差‘”。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二级预防,即检出可治疗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同此,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由于常规的诊断手段(如大使隐血试验,常现肿瘤标记物检测,结肠镜检等)均难以真正实现大脑肿瘤的早期诊断,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虽可提高敏感性,但仍存在特异性不高这个严重不足.所以,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一直是人们努力药方向.目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1989年,…  相似文献   
75.
应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了21例食道癌和28例胃癌。结果显示:两者的EUS影像特征均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或全部正常管壁结构的破坏;EUS对肿瘤浸润深度诊断正确率:食道癌为88.9%,胃癌为83.3%;对肿大淋巴结的显示率两者分别为90%,83.3%,而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0%,80%。EUS对食道癌、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比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型低位直肠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肿瘤直径大于3.0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5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6例低位直肠肿瘤,应用EMR或ESD进行治疗,其中EMR治疗36例,ESD治疗20例,术后3~18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接受EMR治疗的36例中,35例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97.2%,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Mile’s根治手术者1例(2.8%);接受ESD治疗的20例中,11例经首次或再次ESD治疗完整清除病变,肛门功能完好,治愈率55.0%,ESD治疗未成功改行EMR成功清除病变6例(30.0%),肛门功能均完好,全组保肛治愈率为85.0%,ESD组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行Mile’s手术者2例(10.0%),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Mile’s手术者1例(5.0%)。并发症:EMR组术中平均出血20ml,最大出血160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ESD组平均术中出血150ml,最大术中出血量800ml,均内镜下止血成功,但3例患者需接受输血400ml,另有2例于术后26h及44h发生迟发大出血,内镜下止血失败转行外科手术。结论EMR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与EMR相比,ESD对低位直肠病变切除的效果不及EMR术,且手术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77.
中国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概况周殿元王继德1983年Marshal和Warren在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1985年张振华教授在国内首次分离成功,1986年临床界便相继开展研究,在此谨就12年来我国在Hp临床...  相似文献   
78.
幽门弯曲菌(CP)感染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C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和切片染色镜检细菌。②用尿素酶试验或呼吸试验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③免疫学检查.包括测定血清、胃液中的CP抗体和镜检活组织涂片或切片免疫染色的细菌。CP寄居在胃的粘液下层和上皮细胞的表面,要采取胃粘膜标本则需借助于  相似文献   
79.
肿瘤的基因诊断是近20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细胞癌变、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在分子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基因诊断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大肠癌是人类十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  相似文献   
80.
消化医学发展趋势与展望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周殿元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自60年代以来,纤维(电子)内镜、B型超声、CT、MRI、免疫学、杂交瘤技术、微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消化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