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早产儿认知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建立对早产儿光刺激后的反应模式,评价早产儿早期的认知功能,研究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脑反应性与足月儿之间的差距。方法:对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的早产儿进行光刺激,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光刺激后脑反应性的变化,并与同龄儿对照。结果: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个月时,光刺激后开始反应时间、反应高峰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7.2±5.2s、38.4±9.6s,明显长于足月儿的13.1±2.7s、28.9±5.0s;脑组织还原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脑组织氧饱和度在刺激后的最大反应值分别为(1.2±0.5)%、(1.5±0.6)%、(1.3±0.4)%,明显低于足月儿的(2.3±0.3)%、(2.8±0.3)%、(2.4±0.5)%。到了纠正胎龄6个月时,光刺激后的脑反应性与足月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滞后,到纠正胎龄3个月时,外界刺激后的脑反应性仍落后于同龄儿,到了纠正胎龄6个月时,脑反应性接近同龄儿,应加强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NCI)的相对可行的方法.方法 有目的 地收集在我院分娩的NCI高危儿和同顾分析转诊患儿的围产期病史;记录发病或确诊前后患儿临床表现;比较颅脑超声、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对NCI诊断的敏感性及各自特点并分析NCI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与NCI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宫内感染、各种原因所致胎儿窘迫和(或)生后窒息、脑血管发育畸形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2)主要临床表现:55.3%(21/38)出现惊厥.其中57.1%(12/21)为与病灶部位相吻合的局灶性惊厥.23.7%(9/38)未出现惊厥,而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21.1%(8/38)患儿没有显著临床表现.(3)发病后2~3 d内颅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达85.0%~90.9%,MRI的阳性率为(5/7~9/9),均高于CT的阳性率(2/4~5/9)(P=0.043).三种方法对晚期脑梗死病灶均能有效地做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颅脑超声94.7%、头颅CT 93.8 %,MRI为1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 MRI尤其是弥散加权MRI和颅脑超声均能对NCI做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程序包括:关注具有高危围产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并给予常规颅脑超声筛查;必要时进行MRI确诊.  相似文献   
3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多见于足月儿,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该疾病可能的病因是宫内或出生时窒息、缺氧引起的代谢障碍,细胞损伤,以及血管调节机制障碍、脑血流减少等。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神经元坏死,皮层、基底节、间脑、脑干等部位的局灶性坏死,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  相似文献   
34.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特别是早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危及生命 ,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是国内外新生儿病房、NICU中的常规工作 ,并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认识及发展。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问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依不同的检测及统计方法不同而不同。国外文献报道 ,孕周 <34周 ,出生体重 <150 0g的未成熟儿发病率为 4 0 %~ 50 % ,尸解所见高达 50 %~ 70 %。本院统计 ,该病在住院新生儿中发病为 13%。多年来 ,人们普遍认识到在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发的原因是 :①解剖因素 ,即脑发育不成熟 ,在生…  相似文献   
35.
氧疗是围产期窒息复苏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浓度氧的应用,氧的毒性作用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氧复苏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高氧自由基脑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足月儿生后早期能否分辨生气和害怕的声音。方法 选取出生7 d内的足月儿,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实验。采用oddball模式对害怕(出现频率为80%)和生气(出现频率为20%)的“dada”声音进行播放,并按照国际标准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采集大脑皮质额中央区(FC3、FC4)和中央顶区(CP3、CP4)处的脑电信号。同时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睡眠周期。从情绪、电极位置和睡眠周期3个方面对新生儿ERP波幅、失匹配反应(MMR)波峰潜伏期和MMR波幅进行分析。结果 31例随访至生后6月龄神经发育正常的新生儿纳入本文分析,男16例,女15例。31例新生儿大脑皮质不同电极位置在活动睡眠(AS)期和安静睡眠(QS)期时,生气和害怕情绪语音刺激后均产生了ERP。在AS期FC3、FC4处,生气和害怕语音刺激后的300~500 ms产生了MMR波,FC3和FC4处MMR波幅分别为(1.64±0.55)μV和(2.70±0.62)μV。在QS期FC3、FC4、CP3和AS期CP3和CP4,两种语音刺激产生的ER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大脑皮质额中央区在AS期能够分辨不同情绪的语音,而在QS期不能够进行分辨。提示足月儿生后大脑皮质已具备分辨不同情绪语音的功能。  相似文献   
38.
1引言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已成功地应用于新生儿(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其意义在于直观反映出颅内病变的类型、程度及演变过程,结束了HIE仅仅通过临床估计而诊断的历史,为临床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及估价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2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围生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窒息导致缺氧而造成脑损伤分为如下类型。2.l选择性神经元损伤损伤可发生于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等部位。其发病机制与兴奋神经递质的分布、代谢率、血液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钠、钙离子大量进人细胞内,造成以脑…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 and nerve fibers development by iconography. Methods Twelve newborns (8 preterm and 4 term neonates) with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 were examined by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period. They were also examined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the later period. The 3-D images were rebuilt, 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values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n the effects of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 on the nerve fiber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image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Results When the ultrasound image showed that the white matter injury was severe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DTI showe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nerve fibers and radiation to the cortex reduced. The FA values in centrum ovale, frontal white matter, occipital white matter, anterior and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for infants with severe injury (0.32±0.08, 0.24±0.16, 0.27±0.18, 0.32±0.06,0.47±0.14, respectivel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hildren(0.46± 0.03,0.39±0.02,0.45±0.05,0.50±0.05,0.65±0.02) and infants with mild white matter injury (0.43±0.07,0.36±0.09,0.37±0.17,0.39±0.11,0.61±0.05, respectively) (P<0.05). The FA values in infants with mild white matter injur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ing with normal children (except in 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different when the images showed different injury areas, and the clinical location of injury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mag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 of DTI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ee of white matter injury and clinical location. DTI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e study of nerve fibers development after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  相似文献   
40.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鼠急性期脑线粒体形态计量学改变及与功能的相关关系。 方法 7 日龄Wistar 大鼠(n =33)随机分为HI1 小时、HI2 小时及假手术对照组,测定其脑线粒体形态特征参数及功能参数。 结果 HI1 小时组线粒体平均截面面积、周长分别增加48 % 、24 % ,线粒体比表面、嵴膜面积分别减少17% 、37% ;HI2 小时线粒体平均截面面积、周长、比表面无继续改变,嵴膜平均截线长与嵴膜密度分别较对照组减少62 % 、68% ;线粒体密度三组无改变。线粒体嵴膜密度与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最大呼吸速率及ATP生成量呈正相关。 结论 HI1小时线粒体形态学的主要改变为肿胀,HI2 小时为嵴膜的破坏。线粒体的肿胀与细胞核周质的肿胀变化始终相一致。缺氧缺血新生鼠嵴膜密度的减少与线粒体呼吸功能、能量合成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