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1.
目的:研究胃肠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影响与预测因素。方法:通过相关和回归的检测方法研究159例胃肠手术后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与11个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在术后6~12 h有显著的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22.62±4.59)g/L依次与术前血红蛋白浓度(P0.01)、前白蛋白浓度(P=0.009)及白蛋白浓度(P=0.021)呈正相关,与术中净入液体量比体重(P0.01)、手术时间(P=0.002)及术中净失血浆量比体重(P=0.004)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Y,g/L)与术前血红蛋白浓度(X1,g/L)、术中净入液体量比体重(X2,mL/kg)及术中净失血浆量比体重(X3,mL/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52X1-0.081X2-0.411X3+21.243。结论:血浆白蛋白浓度在胃肠大中手术后6~12 h有显著下降。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白蛋白浓度、术中净入液体量比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净失血浆量比体重是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影响因素;其中,术中净入液体量比体重、术中净失血浆量比体重及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是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RT-PCR检测CK19 mRNA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扩增,对角蛋白CK19检测。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0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良性结直肠疾病(结直肠息肉、憩室等)手术的20例患者的正常肠周淋巴结20枚作为对照组,同时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3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有CK19 mRNA表达,108个淋巴结中有47个存在CK19 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3.5%;常规病理检查有25枚有癌转移,阳性率为23.2%;20例良性病变患者30枚淋巴结CK19mRNA表达为阴性。结论 RT-PCR扩增CK19 mRNA检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对青年结直肠癌患者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胃肠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并发症的关系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前瞻性观察连续159例胃肠手术后患者,检测并统计患者的术前及术后0,1,2,3,5,7d白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有并发症纽与无并发症纽患者的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存在差异(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是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ROC曲线和配对卡方检验显示,综合敏感性与特异性考虑,术后第3天血浆白蛋白水平〈30g/L是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最佳预测指标。结论术后第3天血浆白蛋白水平是住院期间并发症的良好预测指标。术后第3天血浆白蛋白水平〈30g/L可作为胃肠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RT-PCR检测CKl9mRNA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扩增,对角蛋白CKl9检测。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0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良性结直肠疾病(结直肠息肉、憩室等)手术的20例患者的正常肠周淋巴结20枚作为对照组,同时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有CKl9mRNA表达,108个淋巴结中有47个存在CKl9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3.5%;常规病理检查有25枚有癌转移,阳性率为23.2%;20例良性病变患者30枚淋巴结CKl9mRNA表达为阴性。结论RT-PCR扩增CKl9mRNA检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对青年结直肠癌患者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制备具有稳定磁性、能够携带化疗药物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磁性、药物含量、包封率、粒径大小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以粒径大小、纳米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3个指标考察固化温度、固化时间、搅拌速度及糖化比率四个因素的四个水平,从中选出最优化组合,并以最优化组合重复实验,验证试验条件的稳定性以及实验的可重复性.先行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将阿霉素、半乳糖化白蛋白、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在精制棉仔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变性固化、乙醚洗涤等工艺制作出载药纳米粒,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粒径大小.结果运用最优化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197±32)nm,载药量(48.79±4.47)ug/mg,包封率(94.34±3.32)%.结论上述优化条件稳定,试验的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使用放射示踪技术,用125I标记纳米粒.肝动脉注射,分别于注药后5、15、30、60、120min处死,立即取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结果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注射后5 min后最高,为15054.4 CPM/g,各时相前者的肝摄取率均为同时刻后者的2,3倍.两药在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的分布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主动靶向性,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主要分布肝脏,其它的脏器含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原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36例中上腹痛、腹胀30例,体重减轻25例,贫血24例,肠梗阻呕吐宿食15例,黄疸伴皮肤瘙痒12例,呕血、黑便10例,上腹部包块6例,其他3例。6例患者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位于降部者21例,水平部6例,升部3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中15例发生于乳头区。本组腺癌25例,类癌5例,平滑肌肉瘤4例,腺鳞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首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必要时应用内镜下超声、CT、MRI及PET-CT等辅助手段,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腺细胞凋亡和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Chetty法制作大鼠的ANP模型,术后动态测定对照组、ANP组及大黄素 治疗组血淀粉酶,并取胰组织作病理检查,同时用TUNEL法分析腺泡凋亡情况。结果:血清淀粉酶在0h三组间无差别;24h治疗组、AN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6h治疗组与AN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二组与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胰腺组织变化及细胞凋亡在0h三组间无差别;24h治疗组、AN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0h及36h治疗组与ANP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腺腺细胞凋亡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表明细胞凋亡在AP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于术CO2气腹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65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90例,男43例,女47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一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结果CO2气腹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与气腹前比较,无差异(P〉0.05);ETCO2FEV1有效动力性胸肺顺应性(EDC)变化显著(P〈0.05),但属难常范围。结论CO2气腹可引起ETCO2升高、FEV1EDC轻度下降及轻微的循环抑制,只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及时调整处瑚,老年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腹腔镜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