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胸腔穿刺术引起胸膜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呼吸内科近6年胸腔积液或气胸患者386例,均行胸腔穿刺,包括胸腔穿刺术、胸膜活检术及胸腔穿刺置管,均观察首次胸腔穿刺,其中坐位322例,卧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64例.结果 坐位组发生胸膜反应38例,发生率11.8%,卧位组发生胸膜反应2例,发生率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穿刺时,体位可影响胸膜反应的发生,卧位较坐位胸膜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17-AAG-PBCA-NPs)。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17-AAG-PBCA-NPs;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17-AAG-PBCA-NPs进行表征和鉴定;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药物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17-AAG-PBCA-NPs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17-AAG-PBCA-NPs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界面聚合法制备的17-AAG-PBCA-NPs包封率大于90%,粒径为(180.5±12.0)nm,Zata电位为(-28.38±0.81)m V,表面形态规则均匀;17-AAGPBCA-NPs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动物实验表明,17-AAG-PBCA-NPs抗肿瘤活性比17-AAG强,毒性比17-AAG低。结论采用界面聚合法可制备得到17-AAG-PBCA-NPs,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包封率高,并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4.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我科2000年1月-2009年6月进行前列腺增生手术892例,术后出现尿潴留78例.笔者探讨了尿潴留的产生原因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2005年,北京市教委在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本文分析了重点实验室在心脑血管药物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中的革新意识、钻研学问和训练人才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例中1例为亲属肾移植。5例临床表现为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出现间歇性血尿,1例B超发现膀胱占位病变。6例均为非同时发生的移行细胞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时间为1.5~16个月。6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2~5次肿瘤切除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疔。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肾移植术后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预后较差。对肾移植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应高度重视,严把受体关,密切随访,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38.
亚急性咳嗽经验性治疗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与传统镇咳药喷托维林在经验性治疗亚急性咳嗽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30例咳嗽14~56 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15例采用茶碱缓释胶囊联合枸橼酸喷托维林治疗,B组115例采用茶碱缓释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在1,4,8周末分别为67.0%,61.8%,60.8%;B组治疗有效率在1、4、8周末分别为79.2%,77.3%,77.4%。2组间各时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茶碱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亚急性咳嗽效果稍优于茶碱联合喷托维林。  相似文献   
39.
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50μg·kg-1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①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依次为:正常对照、去势对照、丙酸睾酮对照组、雌二醇组和非那甾胺组,每组12只动物;动物去势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sc0.5mg·d-1丙酸睾酮,雌二醇组同时sc50μg·kg-1·d-1雌二醇,连续31d。②30只雄性SD大鼠于去势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sc0,50,100,200或400μg·kg-1雌二醇,同时sc0.5mg·d-1丙酸睾酮,连续14d。动物于最后一次给药24h后,麻醉处死,取前列腺,测量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组织切片分析前列腺上皮高度及腺腔面积大小。结果①给予50μg·kg-1雌二醇31d,与丙酸睾酮对照组相比,雌二醇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无缩小趋势,而非那甾胺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均明显减小(P<0.01)。②给予系列雌二醇2周,前列腺湿重增加,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前列腺指数增大,400μg·kg-1组较丙酸睾酮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腺上皮高度随雌二醇剂量增大而增高(P<0.01);腺腔面积亦随雌二醇剂量增加而增大,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大明显(P<0.01)。结论50μg·kg-1以上剂量的雌二醇不能抑制丙酸睾酮诱发的前列腺增生,相反,具有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 β 淀粉样蛋白 (β AP) ,比较不同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效果。 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 0例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β AP含量 ,并按不同药物分组。 结果 AD组血清β A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 β A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0 0 1) ;脑活素组和脑复康组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前者好于后者。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β AP含量测定 ,对病情预测和疗效评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