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人群日本血吸虫病再感染与优势抗体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是否为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江西省新建县鄱阳湖一小岛上三个毗邻的自然村作为观察试区 ,调查 196名 ( 3- 2 5岁 )感染者中 ,吡喹酮治疗后粪检阴性的 138人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后再感染的情况 ,并检测其血清特异性同型限制性抗体水平。同时就人群接触疫水的暴露水平及年龄因素、血样中特异的同型限制性抗体水平诸因素同再感染的关系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虫卵可溶性抗原和粗制成虫抗原特异的 Ig G4抗体水平是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危险度分别是 2 .83和 2 .4 0。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能成为构建对再感染易感状态作预测性诊断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人体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1965年在日本首次报道以来,许多作者已相继报道了几百例病例,并已明确其病原为异尖属第一型幼虫。近年来还报道了少数由Terranova Type-A幼虫引起的急腹症病例。本文对不同于上述两型的病原异尖属第二型幼虫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及虫体形态特征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53.
对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淡色库蚊不同发育阶段的抗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室内选育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用浸渍法测定了Ⅱ龄、Ⅲ龄和Ⅳ龄幼虫,用接触筒法测定了早期、中期和晚期成虫;并观察了增效醚(PB)、磷酸三苯酯(TPP)和杀虫脒与溴氰菊酯混用后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1)淡色库蚊各发育阶段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在敏感品系由高至低依次为中期、晚期、早期成虫、Ⅳ龄、Ⅲ龄和Ⅱ龄幼虫;在抗性品系则为早期、中期、晚期成虫、Ⅳ龄、Ⅲ龄和Ⅱ龄幼虫。(2)PB和杀虫脒均有明显增效作用,提示抗性可能与氧化代谢增强和靶标部位不敏感有关。其中似乎幼虫阶段以氧化代谢增强为主要抗性机制;在成虫阶段,氧化代谢增强和靶标部位不敏感性均在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采用DNS反应-聚酰胺薄膜层析荧光技术测定30只美洲大蠊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初步鉴定出十七种游离氨基酸:异亮、亮、缬、苯丙、色、酪;脯、甘、蛋、赖、半胱、精、组、门冬、谷、丙、苏氨酸。对前10种氨基酸进行定量(10~(-4)M/L)测定,其值依次为:2.40,2.75,2.91,3.27,1.38,0.66,54.83,21.50,1.26,1.08。  相似文献   
55.
用等电聚焦法查得美洲大蠊雌虫成虫全虫酯酶同工酶谱共有13条,其等电点为6.9~4.6,以PI5.6、5.2、5.0、4.7、4.6为主带。初步证实PI6.9、6.6、6.4、6.2、6.0为胆碱酯酶。三种杀蟑剂对胆碱酯酶有不同程度抑制,其中以巴沙最为明显,但氯戊菊脂对羧酸酯酶和芳族酯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多肽图谱.结果卵,2龄、4龄幼虫,蛹和成分虫别显示多肽斑点172、291、306、268和240个。绝大部份多肽斑点分布在94kD以下范围,其中尤以30kD以下的小分子蛋白为多.它们大多数为酸性。本文对不向发育阶段多肽斑点的演变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应用ShimadozuGC-15A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自然种群淡色库蚊越冬过程中全虫及血淋巴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淡色库蚊至少含有15种脂肪酸(C6~C19)。总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显示了胚后滞育的蚊虫越冬过程中主要能量物质的蓄积与消耗过程。越冬前期全虫的不饱和脂肪酸出现了蓄积现象,越冬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到越冬结束时明显降低。血淋巴内不饱和脂肪酸在越冬期达高峰,越冬后期虽有所降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述不饱和脂肪酸的蓄积与消耗可能与其在低温、干燥条件下的长期生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同工酶和糖、脂、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1984年对徐州、宜兴、福州和海口四地株的中华按蚊的五种酶(LDH、MDH、EST、G6PD及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及糖、脂、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四地株的五种酶的同工酶的PAGE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四地株的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结果在总体上虽无差异,但在各差异带之间显示有差异且与地区间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差异越大,表明中华按蚊种内有分化,而其分化与距离有关;3.四地株的糖、脂和蛋白质的等电聚焦结果基本一致,但在纯蛋白带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也与分布地点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59.
1983年7—11月,我们在苏北六合和盱眙两县共观察窄卵型按蚊成蚊共367只(♀337只♂30只),蛹皮154只,4令幼虫222只,卵343个,四个时期的标本观察结果,其形态特征完全符合许锦江等1975年所命名的雷氏按蚊嗜人亚种。  相似文献   
60.
作者等收集了巴西Castro Alves地区191个居民治疗前后历时11年(1974~1985)的资料,以观察在曼氏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用羟氨喹治疗的长期效果。1977年4月对所有粪检阳性的Castro Alves地区居民,用羟氨喹治疗。其中作为观察组的191例(超过当地感染居民数的2/3),在治疗时每克粪便的虫卵几何均数>200个,属重度感染。该组对象在治前3年(1974~1977),肝肿率(>86%)和脾肿率(>17%)是稳定的。1980年,巴西控制血吸虫病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