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42.
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癌,另一种是肉瘤。在临床上以癌最为多见,而上皮癌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俗称喉癌)多见,喉腺癌极少见,腺样囊性癌是腺癌当中的一个类型。肉瘤本身少见,喉软骨肉瘤是喉肉瘤当中最常见的一种。颗粒细胞瘤亦为发生于喉的罕见肿瘤,有一定的恶性  相似文献   
43.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2009年4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35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鼻内镜下不同的手术径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例1 男,74岁,进行性声嘶4个月,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间接喉镜下见声带处有一巨大的息肉样物。直接喉镜下在上述巨大息肉样物的周边有稍显透亮的肿胀分叶状增生物,喉钳分次摘除取下。息肉样物肉眼观类似果实样实质性包块,光滑有包膜,直径0.8cm,较坚硬,压之不易变形;分叶状增生物类似炎性肿胀物。病理报告均为“肉瘤样癌”(图1)。肿瘤清除后,声带后1/3显示粗糙面,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46.
(本刊讯)据2008年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医药卫生总论类期刊2007年各项期刊评价指标列表”报道,本刊的他引率为0.88,引用期刊数为380;值得关注的是影响因子高达0.95,有逐年上升的势头。《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类核心期刊,设有“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医学研究”及“医学与社会”等栏目;为配合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最近本刊又推出了“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专栏,很受各医学院校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用氟桂利嗪治疗突发性聋31例,比较治疗前后听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氟桂利嗪能改善大脑和内耳的微循环,氟桂利嗪治疗组有效率为74.2%。结论:氟桂利嗪能明显改善和提高突发性聋患者的听觉功能,可以作为治疗突发性聋的基本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球型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15例鼻腔鼻窦真菌球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上颌窦12例,原发于后组鼻窦3例。结果15例中14例一次性治愈,随访0.6~2年无复发,1例后组鼻窦真菌球型于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回吸性血痰、持续性鼻塞、鼻腔异味、鼻根部或面颊部疼痛、单侧头痛或深部头痛应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手术中清除病变组织和霉菌团块后,尽量扩大病变鼻窦开口,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