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归因分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中,财政、物价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大小,依据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等常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8年来,财政和物价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归因责任分别达到了56.9%~100.8%和23.1%~64.1%,扣除财政和物价对医疗费用增长作用后,医疗机构所起作用除1992年外各年份均为明显的负值(-1.9%到-50.0%)。这表明在目前的医疗费用增长中,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补足财政投入萎缩和服务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22.
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一直未变,按项目支付方式的固有弊病决定了医疗机构通过"多开药、多做检查"的浪费行为获得补偿。社会各界所议论的问题众多,其中,补偿机制抑或支付方式不合理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其他问题均衍生于此。基于30余年医改研究基础,中心认为:只要补偿机制不变,医疗机构不可能形成主动节约资源行为,针对衍生问题的治标措施就缺乏前提。政府迫切需要把握关键,构建合理补偿机制,否则事倍功半。在此基础上,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改革等才能顺利开展并实现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23.
归纳总结各方观点认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医改的核心环节,也是难点之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其他类型医疗机构为补充,并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和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情况,为明确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和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9年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程序对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进行对数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09—2019年中国<1岁组和1~<5岁组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下降幅度低于总死亡率。城市1~<5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AAPC=-4.3%,P<0.05)下降幅度低于农村(AAPC=-7.4%,P<0.001)。城市和农村<1岁组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占总死因构成比虽较小,但都处于上升的趋势。东部城市1~<5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AAPC=-4.1%,P<0.05)下降幅度低于西部城市(AAPC=-5.7%,P<0.05)。东部城市<1岁组儿童与1~<5岁组儿童意外伤害占总死因构成比在2013年以后都有上升趋势。东部城市1~<5岁儿童跌落死亡率从2009年的0.200/105上升到2019年的1.3...  相似文献   
25.
欠发达地区农村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基层计划生育部门登记资料,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乡镇计生站提供的妊娠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4‰,46‰和69‰。男女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9‰和69‰。围产儿死亡率与产次及当地经济水平有关。结论 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已报道的同期农村的水平,不同产次围产儿死亡率的差异及较高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反映了经济、计划生育政策对围产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宏观改革政策和财政职能变化,医院成为逐利的"经济实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改革中经济尤其是GDP增长优先的现实,客观上忽视了对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导向的把握,为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摆脱福利性和公共产品性质营造了氛围和条件。而政府财政职能的调整,对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灾难性后果,是将医疗卫生机构定格为“经济实体”,意味着医院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因此,可以说看病贵等问题出现和愈演愈烈,与财政部门的资金自筹政策直接相关。理清个人、社会、政府三方关系基础上,重点明确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筹资模式是出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实验室检验能力是否取得进步。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调查,获取项目开展比例等指标反映地区实验室检验能力,并作地区间横向和年度间纵向比较。结果三年来,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能力普遍提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基本检验项目幅度最大,增长率为6·6%;县级次之,增长率为4·9%;省级增幅最小,增长了4·3%。但是距离卫生部和发改委的实验室建设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省级为标准的78·0%,市级58·3%,县级仅为52·6%,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性依旧存在,西部地区仅为标准的43·3%。  相似文献   
28.
基于支付方式的设计原理,利用全国常规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论证。表明:"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下,通过明确设立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总额及按GDP同步增长的增速指标,可实现医疗费用增长可预测、可调控,确保医疗费用的增长纳入社会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当然,起效的前提是:合理设立业务收入总额,以及变按项目付费为按服务单元收费,结余留用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29.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本文概括了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意义,并为保障政策目标在现实中得以体现,借鉴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落实均等化政策尚需构建实现机制,即立项阶段的准入机制、计划和实施阶段的运行及监控机制、总结阶段的评价机制,对政策落实进行全流程具体指导,避免现实操作的盲目性。从理论上把握均等化政策内涵及实现机制,形成均等化抽象目标-具体目标-实现机制-实践的逐步落地框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施者等摆脱理想与现实分离的矛盾。  相似文献   
30.
为最大程度实现新农合制度目标,根据“特定人群就医概率-就医费用-就医经济风险-特定风险筹资水平-特定筹资下的补偿设计”的动态关系,形成了方案研制的思路与步骤:首先,在收支平衡的原则下,确保消除因病致贫所需的筹资额;其次,选择方案的风险保障性质,属于“风险型”、“福利型”还是“福利风险型”;最后,根据确定的风险保障范围,明确补偿方案的风险共担约束机制,包括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并确保分段补偿时消除特定风险后基金不透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