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bcr/abl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RQPCR)技术连续监测34例α干扰素治疗无效Ph+CML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前后不同时间120份骨髓标本bcr/ablmRNA水平。治疗前骨髓Ph+细胞百分率均≥95%。结果RQPCR的敏感度为10pgRNA,标准品日间差及日内差均<5%。10例伊马替尼治疗前标本中位bcr/ablmRNA水平为5.79%,各例之间差异甚大(0.24%~60.90%)。72份Ph+细胞百分率为0%~94%的治疗后标本bcr/ablmRNA水平与Ph+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82,P<0.001)。7例治疗12个月内达到完全遗传学缓解(CCyR)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迅速降低,可供分析的6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较治疗前下降65.9%~98.8%。达到CCyR后,bcr/abl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继续下降,直至为0。4例治疗12个月后获得显著遗传学缓解患者(Ph+细胞百分率均<35%)bcr/ablmRNA水平缓慢下降,可供分析的3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bcr/ablmRNA水平分别比治疗前下降2.5%、18.5%及61.6%。5例持续遗传学无效,并且维持在慢性期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1例缓慢下降,2例缓慢上升,2例基本不变。4例治疗中发生急变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均逐步升高。结论对于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82.
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 ,尿标本的留取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杯或空药瓶接取尿标本存在许多弊端 :①接取尿液时 ,尿液外溅 ,污染手、衣裤及周围环境 ;②无法观察全程及分段尿液的性状 ,亦无法准确接取中段尿 ;③接取尿的容器不能保证无菌。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 ,研制出一种一次性留取尿常规标本装置 ,现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1 一次性留取尿常规标本装置的结构 (见图 1)  一次性留取尿常规装置由接尿漏斗、尿流通道及贮尿器组成 ,接尿漏斗呈…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 设门分析181例B-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病例CDl9阳性率100%,HLA-DR阳性率98.9%,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8.5%,76.8%和76.8%,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14岁)CD10比例较高,青少年(15-18岁)和成人组(≥19岁)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CD34 型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CD34 型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5 病例相比,CD45-或CD45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43例标本RT-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无显性差弄,m-bcr/abl 主要见于CD10/CD34 型。结论:典型的B-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DR,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5 多见于CD10-B-ALL。儿童组殖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bcr/abl 多见于CD10/C1)34 型B-ALL。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仅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93例)或600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4,5—58.0)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6.0%,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为26.6%,预计54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6%。治疗中,18.0%和28.0%的患者分别出现了Ⅲ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3,RR:4.196)和治疗前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0.05(P=0.012,RR=4.173)为独立预示Ⅲ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普遍,大多程度轻微。10.0%和13.0%的患者分别检出了Ph^+和Ph^+细胞克隆演变,除个别Ph^+细胞克隆演变者外多数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骨髓中存在高比例(100%)的Ph^+细胞(P=0.027,RR=0.523或P=0.004,RR=0.424)和治疗中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P=0.001,RR=0.306或P=0.004,RR=0.337)为独立影响MCyR或CCyR获得时间和比例的不利因素。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Ph^+CML慢性期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性,63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d,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d就诊。体格检查: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尤以上腹部及右下腹痛为重,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存在。血常规:白细胞16.5×109L。X线立位腹部平片示小肠完全梗阻。行B超检查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腹部肠管扩张积液,上腹部肠壁呈琴健征,下腹强回声部呈长管状改变,蠕动减弱。于脐右侧约5cm处扩张的肠管内见5cm×3cm中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以下肠管瘪陷。右髂窝内见少许无回声区(图1)。超声诊断:粪石性肠梗阻。手术所见:切开腹膜见少许淡黄色清亮液体溢出约150ml,肠管明…  相似文献   
86.
刘艳荣 《护理研究》2007,21(27):2506-2507
测量体温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常要做的工作,住院病人每天常规测温,测温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病人病情的评估、治疗手段的选择、预后的判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正确测温,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许多护理同仁进行了细致、大量的临床观察[1].  相似文献   
87.
对35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进行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测定。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标本中,11例未治、3例服ATRA4天以内,以及3例复发病人均为典型APL荧光表现,2例ATRA诱导完全缓解APL病人荧光表现为非APL型。16例未治的非APL病人均为典型非APL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特异,适于诊断未治和复发的APL病人。  相似文献   
88.
人工气道雾化吸入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荣 《护理研究》2006,20(26):2403-2403
一般超声雾化吸入是将吸嘴含在病人口中,闭口吸入。但人工气道通气病人雾化吸入时,气雾无法全部进入气道,吸入效果较差。利用面罩吸氧管、医用雾化吸入器接头及超声雾化吸入器部件装配成套,给人工气道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收到满意效果。1材料及制作高速射流医用雾化吸入器的软管及三通接头,医用氧气面罩输氧管,超声雾化吸入器软管及接头。将超声雾化吸入器、软管、接头、高速射流软管、三通接头、氧气面罩输氧管(粗端剪掉)连接成套,然后将输氧接头插入气管导管内8cm~10cm胶布固定即可。2优点病人吸气时无气雾溢出。因输氧管直径<气管导管内径…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白血病细胞中PML/PML-RARα蛋白的作用。在患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多次留取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用抗PML蛋白单抗对APL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治疗前APL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内弥漫分布的大量微颗粒荧光信号。As4S4治疗后,最早于第2天即可出现荧光分布的改变,表现为微荧光颗粒消失,出现数个大荧光颗粒,并出现核周荧光,最终大荧光颗粒也消失。当As4S4合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时,PML蛋白荧光信号变化规律与单用As4S4基本相同。但单独应用ATRA治疗后,PML蛋白荧光信号的改变与前两组明显不同,主要差别为微荧光颗粒不会很快消失,而是在微荧光颗粒逐渐减少的基础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大荧光颗粒,最终微荧光颗粒消失,而大荧光颗粒始终存在。结论:As4S4使患体内APL细胞的PML/RML-RARα蛋白发生重新分布,与ATRA治疗后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