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层流ICU病房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住院患者2142例,其中普通ICU为641例、层流ICU 1501例,分别观察两种ICU病房VAP的感染率及人工气道建立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结果普通ICU病房VAP感染225例,VAP感染率为10.50%,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28.61‰;层流ICU病房VAP感染100例,VAP感染率为6.66%,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19.44‰。层流ICU病房VAP感染率、千导管日VAP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ICU病房(χ2=662.19、7.88,P均〈0.05)。结论层流ICU病房可明显降低VA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前、后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方法:45例成功封堵手术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证实合并三尖瓣反流,并依据来源分为单纯瓣膜型(A组)31例和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B组)14例,封堵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A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返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较术前减少,反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膜周部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应区别对待,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的三尖瓣反流在封堵术后多可得到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lus,PAV+)与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两种不同的自主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交叉设计的方法,随机选择通气模式,分别采用PAV+与PSV模式进行30 min SBT,监测并记录患者在SBT前与SBT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出潮气量(Vte)、平均气道压(MAP)、呼吸浅快指数(RSBI)等参数,以及SBT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SBT结束时,PAV组和PSV组的呼吸、循环相关参数比较,与PSV组相比,PAV组在Vte较SBT前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和PSV组增加量分别为(44.25±49.8)ml、(9.25±19.2) ml; PAV组在RSBI显著低于PSV组(P=0.041),PAV组和PSV组分别是(39±10)ml、(53±14)ml.与PSV组相比,PAV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T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与PSV模式相比较,PAV+模式下,Vte、MV等参数较SBT前有所增加;RSBI在PAV组显著低于PSV组;循环系统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贝前列素、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每组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3组用药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等指标变化,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C组6MWD增加较A、B组明显(P<0.05);A、C组mPAP、PVR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且C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变化不明显。各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较2药单用更有效,且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育龄及绝经后妇女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绝经的关系。方法:230例因胸痛、胸闷就诊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育龄及绝经后妇女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育龄妇女疑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35.0%)较低,而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增加(79.3%,P<0.01)。(2)育龄妇女疑诊冠心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有一定意义。(3)无创检查中常规心电图阳性97例(准确性52.6%),活动平板心电图阳性49例(准确性59.7%),超声心动图异常57例(准确性54.1%),诊断育龄妇女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明显局限性。结论:育龄妇女冠心病发病率较低,若患病以单支病变为主,左前支架是最易累及血管,复杂病变少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的育龄妇女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7.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可突变为肿瘤干细胞,且移植后在体内能够形成恶性肿瘤,具有多向恶性分化特征,如畸胎瘤等.目的:探讨应崩白体血清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增殖过程中及其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的潜在致瘤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及体内植入实验,于2007-11/2008-04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非恶性肿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骨髓3 mL和外周静脉血50 mL.近交系BALB/C清洁级雌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样细胞组、空白对照组,4只/组.方法;分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第2代开始,用自体血清培养并传至第9代.取生长良好的第6代细胞,加入10 μmol/L 5-氮杂-2′-脱氧胞苷向心肌样细胞定向诱导40 d.将经或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1,吸取0.2 mL分别接种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样细胞组小鼠皮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40 d后留取活检组织.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1,3,6,9代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HLA-DR的表达,测定细胞周期,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光镜下观察诱导后免疫组化结果.TRAP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3,6,9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自体血清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数量充足,表面抗原标志CD44呈阳性,CD34,CD45及HLA-DR均呈阴性,80%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正常二倍体分裂象>90%,染色体核型正常,诱导后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且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Desmin,Troponin T.第3,6,9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呈弱阳性、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c-myc和p16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用自体血清培养可满足临床需要,数量充足,生长良好,无核型变异,定向诱导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肿瘤发生,且端粒酶活性和c-myc,P16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8.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 ,大量的证据认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 ,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蛋白 ,即C反应蛋白 (CRP)是急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1] ,而且和冠心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2 ] 。本文观察了我院冠心病患者CRP的变化 ,旨在探讨其和冠心病的形成及冠脉不稳定性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 ,且经临床及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排除变异性心绞痛和微血管病性冠心病的患者为非冠心病 (NCH…  相似文献   
39.
许多实验、流行病学和临床的证据提示镁在调节离子转运、血管张力和反应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因此在高血压病和胰岛素抵抗患者中镁离子缺乏可能是重要的病原因子。作者测定了血压正常和血压增高的NIDDM患者以及高血压病患者的镁浓度,旨在评价镁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125名患者分为3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新复方降压胶囊对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经2wk洗脱期后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3次;尼群地平组:尼群地平5-10mg,每日3次;新复方降压胶囊组:1-2粒,每日3次;疗程8wk。观察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新复方降压胶囊组24h动态血压明显优于其它两组,而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复方降压胶囊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