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2008年6月12日,官方宣布的死亡人数已达69 159人,受伤人数已达374 141人.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重灾区惟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5月12口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 min开始收治伤员,先后共收治地震伤员近2 000例.  相似文献   
32.
肝硬化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 ,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和 /或其分支血管 ,行部分性栓塞共 2 6例 ,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 3~ 5d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增加 ,1~ 2周升至或超过正常范围。术后 2月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 ,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Ρ <0 .0 1)。 2 6例患者术后均有脾区疼痛 ,2 4例有发热 ,随访时间 1~ 44月 ,平均 15 .7个月 ,除 2例死于肝癌外其他病例均存活 ,2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但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 ,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 ,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GSI)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经TACE术后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30例患者TACE术后1~3个月分别行宝石CT能谱扫描及DSA复查,两者平均间隔时间2~4 d.一次CT扫描得出混合能量(QC图)及能谱(Mono)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ADW4.6工作站和GSI-viewer软件.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QC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B法观察最佳单能量、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及能谱特征.由2名从事腹部影像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DSA对照,计算A、B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x2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30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共检出154个病灶,DSA明确其中100个病灶有强化,54个病灶无强化.A法灵敏度为72.0%(72/100),特异度为77.8%(42/54);B法灵敏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94.4%(51/54),两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04,x2=7.11,P<0.05).A法与DSA一致性中等(κ=0.47,P<0.01),B法与DSA一致性良好(κ=0.91,P<0.01).结论 与常规CT相比,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前提下,GSI能明显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GSI根据能谱分析图的不同特征,反映肿瘤的同源性,客观地提示某一病灶是否为复发或转移灶,有效地鉴别肝脏乏血性肿瘤与其他病变,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A( 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8例儿童烟雾病病例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 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技术成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和诊断. 结果 8例均可明确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闭塞,并可见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6例呈典型烟雾状改变,其中5例表现为脑梗塞,2例表现为脑软化灶,1例脑实质平扫未见异常. 结论 16层螺旋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童烟雾病,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防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lP)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俭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推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mm,平均直径约为5.8mm。结论: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35例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 35例均可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20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5例,左颈总动脉2例,无名动脉2例,腹腔干3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2例,右髂总动脉受累6例,左髂总动脉受累8例,其中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4例;合并动脉瘤3例;壁内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了单一或多发破口。结论 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接受3.0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和DWI序列扫描,并接受手术治疗。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和DWI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细胞癌28例,肝转移癌24例,肝血管瘤19例,肝囊性病变9例;在b=5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别为(2.42±0.21)和(2.45±0.35),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65±0.37)和(2.71±0.37),P<0.05】,在b=40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分别为(2.03±0.22)和(2.17±0.23),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48±0.34)和(2.49±0.24),P<0.05】,在b=80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分别为(1.75±0.26)和(1.82±0.18),也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27±0.27)和(2.30±0.16),P<0.05】;MR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率分别为96.4%、100.0%、100.0%和100.0%,显著高于增强扫描诊断[(分别为71.4%、75.0%、68.4%和66.7%),P<0.05]或DWI诊断[(分别为53.6%、45.8%、57.9%和55.6%),P<0.05]。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DWI 序列可有效提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可帮助临床医师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处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分析在数字胃肠机下分别行碘油和碘佛醇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数字胃肠机下分别使用碘油和碘佛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各400例,统计对比分析两种造影剂在影像质量、诊断结果、安全性、腹痛发生率、逆流及省时方便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种造影剂在影像质量、诊断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安全性、腹痛发生率、逆流及省时方便方面,碘佛醇明显优于碘化油(P<0.05)。结论: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碘佛醇更安全、副作用更少,患者更少痛苦且省时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的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PNET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手术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PNETs,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13例同时行MRI检查,分析MRI在诊断PNETs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共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34个,肿瘤直径0.5-12.04cm,病理检查结果提示G1级18个,G2级12个,G3级4个;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共检出29个病灶,漏诊5个,G1级病灶16个、G2级病灶10个、G3级病灶4个;13例患者行MRI检查,共检出15个病灶,无漏诊,G1级病灶7个、G2级病灶6个,G3级病灶1个,其中3D VIBE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能准确显示病灶全貌,提示病灶大小、质地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还可有效反映病灶供血特点。结论 MRI在能有效检出PNETs微小病灶,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在筛查PNETs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PACS下改进型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静脉肾盂造影(其中传统静脉肾盂造影92例,传统大剂量肾盂造影8例,改进型静脉肾盂造影100例)进行回顾性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改进型静脉肾盂造影技术比传统普通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缩短压迫时间9~11min;其造影剂用量与传统普通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相同。结论改进型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优于传统普通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也优于传统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