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α-氨基酸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动物体内植入试验和体外酶解试验研究了α-氨基酸共聚物(PLMGG)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结果表明,PLMGG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材料。在体内的降解主要是酶的作用过程。PLMGG的生物降解性强弱主要受其侧链亲水性大小影响,调节共聚物中谷氨酸链节的含量可以控制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02.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增大。植入初始,人工血管内腔先吸附血浆纤维蛋白。14d见有少量梭形内皮样细胞生成。41d后形成完整内膜,由表面的内皮细胞单层和其下的平滑肌细胞组成。90d后生成稳定的内膜,平均厚度223μm。偶联水蛭素组和无偶联水蛭素组的通畅率分别为88.9%和75.0%。结果表明,改善抗血栓性、顺应性和微观结构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性能,有效促进内腔自然内皮细胞化,显著提高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03.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的变化,并探讨该群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s)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并探讨该种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32例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9.40%±8.76%,高于25例健康对照组的10.68%±3.57%(P<0.01).分化较好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6.79%±4.21%,低分化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0.02%±10.4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Ⅳ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2.43%±8.36%,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15.27%±6.85%,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比例升高,可能是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CD4+CD25+T细胞的高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肿瘤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脂多糖(LPS)预致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产生促炎功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SC被预致敏前后TLR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如TLR4、MyD88、TRAF6等)的表达水平,以及NF-κB的入核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比较MSC被致敏前后促炎因子(IL-1β、IL-6、MIP-2、TNF-α)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未致敏的MSC相比,LPS预致敏的MSC中TLR4表达升高,NF-κB入核增加,促炎性因子IL-1β、IL-6、MIP-2、TNF-α表达升高,提示LPS预致敏可以激活MSC中的TLR4信号通路,并且诱导MSC中Th1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升高,而Th2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无变化或减少。结论MSC被LPS预致敏后TLR4信号通路激活,Th1型细胞因子及受体表达上调,从而诱导MSC分化成促炎表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57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5大类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通过表型确认试验筛选出产ESBLs菌株,采用PCR法检测15种临床重要且常见的耐药基因。结果 57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有23株产ESBLs,ESBLs产生率为40.4%;24株产TEM,13株产CTX-M(其中,8株产CTX-M-55、4株产CTX-M-14、1株产CTX-M-27),2株产OXA-1。结论广州地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情况依然严峻。同时,ESBLs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以前以流行CTX-M-9型为主,现在以CTX-M-1型和CTX-M-9型同时流行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血内皮素在肾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肾脏高血压及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内皮素(PET-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清除率(Ccr)、一氧化氮(NO),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系P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肾性高血压组PET-1(P<0.05)与BUN、SBP呈正相关,而NO与BUN、SBP呈负相关,与Ccr呈正相关.[结论]PET-1,NO参与肾性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病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设计小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测量的方法和装置.[方法]由激光测微器、压力传感器、A/D卡、微电脑和脉动循环回路等部件制成血管顺应性测定装置,血管外径信号由激光测微器记录,内腔压力信号由压力传感器记录,经A/D转换和微电脑处理,两者的波形和数值均在显示器上实时和同步显示.[结果]该装置的压力测量范围0~300 mmHg,分辨率0.015 mmHg,直径测量范围0~9 mm,分辨率0.005 mm,对各种尺寸和性质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的测量结果表明,能满足使用要求.[结论]该装置和方法可测量内径2~4mm,顺应性大于1.0×10-2·%/mmHg的各种规格小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是小径人工血管性能研究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08.
张璇  潘仕荣 《中南药学》2009,7(4):259-262
目的考察非病毒基因载体PEI不同的分子量及接枝PEG的量对缓冲容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电位滴定的方法,根据公式β=dc(HCl)/dpH计算获得缓冲容量。结果分子量不同的PEI缓冲容量的最大值均〉8,且pH值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分子量的PEI接枝不同量的PEG后,缓冲容量有明显的下降,接枝PEG量越多,缓冲容量下降越大。在生理pH4~7,缓冲容量差异减小。结论PEI分子量及接枝PEG的量对缓冲容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缓冲容量又会影响PEI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左旋赖氨酸(PLL)及其聚乙二醇(PEG)修饰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方法:将合成的不同分子量的PLL及PEG-PLL共聚物,采用体外酶解试验,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不同分子量的PLL及其共聚物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作用下的增比黏度(ηsp)并考察其变化以评价聚合物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所合成的PEG-PLL共聚物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能有效地催化其生物降解,酶解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线性关系(R2=0.9775)。另随着PLL分子量的增加,酶解速度降低;而随着PEG含量的增加,酶解速度加快。结论:PLL的分子量及用于修饰的PEG的量对PEG-PLL共聚物生物降解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聚-L-赖氨酸(PLL)共聚物的组成在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不同量MPEG的MPEG-PLL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测定MPEG-PLL/DNA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并进行凝胶阻滞分析,观察其对Hela细胞的毒性和转染率.结果 MPEG侧链并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