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优化西黄双层片中麝香乳香没药缓释层(MOM—layer)的处方。方法以西黄方活性组分中的麝香酮及醋酸辛酯为指标性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麝香酮、醋酸辛酯体外同步释放的主要因素为HPMCK4M和KolliphorHS15的用量;采用星点设计一效应面法,对麝香酮、醋酸辛酯在2、6、10h的累积释放度进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结果优选出MOM—layer处方为:KolliphorHS用量60mg,HPMCK4M30mg。结论制备的MOM—layer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麝香酮、醋酸辛酯之间的正值为73.74,大于50,两种成分在体外能同步释放,达到了预期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醇质体在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新型经皮给药载体——醇质体进行综述研究分析.根据近10年国内外文献,总结醇质体的制备方法、性质、促透机制及应用进展.醇质体性质稳定,制备简单,包封率高,适用于各种性质的药物,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显著提高了透皮速率,能传递药物至皮肤深层,增加药物在皮肤深层的滞留量.醇质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包载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水溶性、脂溶性、两亲性以及蛋白多肽类),并能达到较高的包封率.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醇质体可以携带药物到达皮肤深层,并提高其经皮吸收速率;与传递体相比,醇质体更稳定;醇质体还可制成凝胶、贴剂、乳膏等方便临床用药的制剂,因而在局部用药和药物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王志  冯年平 《药学教育》2012,28(4):48-51
"5E"教学模式是探究性教学模式之一,介绍"5E"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结合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授课教师能及时得到反馈,进一步获取改进教学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4.
谭蓉  侴桂新  冯年平  赵继会  王志 《中成药》2011,33(5):787-790
目的 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最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结果 乌药总乍物碱在各肠段吸收较好;不同质量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小同pH值的ka和Pap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药总生物碱在全肠段吸收较好,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55.
鬼臼毒素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醇质体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比较鬼臼毒素在大鼠皮肤中的稳态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分别考察以醇质体、酊剂、脂质体、30%乙醇混悬液以及鬼臼毒素与空白醇质体物理混合物作为载体,鬼臼毒素经皮渗透特性。结果鬼臼毒素醇质体的12 h皮肤滞留量为8.17μg/cm2,高于其他各组;稳态透皮速率小于鬼臼毒素载药量为0.5%的脂质体组及乙醇混悬液组(P<0.05),与其他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醇质体具有较大的皮肤滞留量及较小的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56.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高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高科技生活带来的健康之惑还将不断出现。虽然各种与高科技有关的健康说法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但我们相信:科学界会合理、安全地利用好高科技,造福人类健康生活;健康媒体会始终关注与健康相关的高科技应用进展,及时,准确地进行科普传播。普通百姓如果能与时俱进,客观、科学地认识生活中出现的健康新问题,那些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忽悠、欺骗大众的无良人士,就不会有可趁之机。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微波萃取(ME)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及含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提取规律。方法 以大黄,决明子中不同极性的蒽醌类成分及金银花中绿原酸,黄芩中黄芩苷为指标成分,以HPLC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别考察提取率,结果 ME对大黄中不同极性蒽醌成分的提取选择性并不明显,而同一温度条件下,根茎类中药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种子类中药决明子中相同成分的提取率。结论 ME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的提取有选择性,对含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提取选择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8.
何曼  刘颖  冯年平 《药学进展》2013,(12):623-627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金纳米粒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毒性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可功能化修饰、易与药物分子结合等特点,其作为载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已引起广泛关注。综述金纳米粒的特性、合成方法、体内分布与毒性以及在不同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9.
基于创新和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重要任务之一。学业挑战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认知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国家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配合学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以提升学业挑战度作为重要途径,探索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更好地发挥实验课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黄芩单味药材提取物和复方双黄连在肠内菌群中代谢的差异.方法:利用离体实验考察黄芩苷在模拟肠道环境下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给大鼠灌胃给药考察实际肠道内的代谢,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和鉴定单方和复方中黄芩苷的代谢情况.结果:单方及复方中黄芩苷在模拟肠道环境下和大鼠肠道内均代谢为黄芩素,体外消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062 1和0.069 4h-1,t1/2分别为11.2和9.99h,方差分析后进行双单侧检验,F分别为0.21和0.15,小于理论值5.12(P>0.05).结论:单复方中黄芩苷的体外肠菌代谢差异无显著性,但体内代谢产物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