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cip1/wa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cip1/waf1 mRNA;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用RT-PCR扩增和荧光免疫方法测定cip1/waf1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段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cip1/waf1 mRNA;在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cip1/waf1 m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能显著地降低细胞内cip1/waf1蛋白(p21cip1/waf1蛋白或p21蛋白)水平(P<0.01),下调bax基因的表达(P<0.05),但对bcl-2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P>0.05).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cip1/waf1 mRNA,并能上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表明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通过切割cip1/waf1 mRNA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52.
建德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重疫区。近几年,全县年发病率都在100/10万以上。该县于1982~1984(“一次”)和1989年春季(“二次”),两次对疫区的流行病学作了调查,发现有几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地点“一次”调查二个乡。一个高发病乡,1984年发病率在236.71/10万;另一中等发病乡,1984年发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社区"5Es"群体干预、高危儿童个体干预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损伤的效果。【方法】干预组给予社区"5Es"干预、高危个体干预,并逐月调查统计干预组、对照组的意外损伤情况。【结果】干预后,意外损伤发生率由一年前的15.75%下降到12.12%。干预前中重度比例为9.39%,干预后仅为4.30%,且干预组未发生重度意外损伤。【结论】依托社区、借助幼儿园进行了"5Es"群体干预、高危儿童个体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率,减少因意外损伤而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5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F不同药物浓度组(0,8,32,128 mg·L-1)作用不同时间处理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检测5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给药组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关系;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给药组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凋亡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在32 mg·L-1浓度作用下,12 h即出现“凋亡峰”,其峰值达(12.48±1.29)%;RT-PCR检测发现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其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5F浓度达到128 mg·L-1时,其活性为对照组的3.52倍。结论5F可显著地抑制HPF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升高caspase-3活性,并呈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caspase-3活性,促进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使细胞内caspase-3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 CD+3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皆表现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王坚  何惠娟  何承伟  吴平  柳建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705-707,i000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小鼠膀胱癌的抗肿瘤效果和机制.方法将100μg/ml大蒜素直接加入肿瘤细胞培养6 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直接影响.动物实验检测大蒜素的抗癌效果.在实验第19天切除肿瘤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了解免疫反应情况.LDH释放法测大蒜素注射后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蒜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细胞毒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剂量为0.1 mg/ml时,肿瘤的抑制率可达56%,剂量为2.5mg/ml时,肿瘤抑制率可达99%.LDH释放法测得大蒜素注射后,能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淋巴细胞.结论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8,32,128 mg·L-1)的5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5F对细胞增殖的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对细胞中CT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化学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半边旗5F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P<0.01);细胞中的CTGF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且均呈现量效的依赖关系.结论半边旗5F具有体外抗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纤维化的作用,这为寻找有效治疗哮喘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出血迅速、凶猛、病情危急,常危及产妇的生命,术中必须迅速找出原因,当机立断,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出血不能控制者最后切除子宫。这样既延误抢救的时机,又增加了出血量。况且采取子宫切除术,对产妇精神、生理、身体均造成极大的伤害。我所采用宫腔填塞自制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2例,避免了切除子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对系膜细胞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技术,观察TNF-α及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干预等不同条件下,系膜细胞IL-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的系膜细胞不表达IL-12,LPS(10μg/ml)和TNF-α(20ng/ml)均可诱导系膜细胞显著表达IL-12,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LP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诱导系膜细胞表达IL-12,但随着LPS刺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IL-12的表达减少。结论TNF-α及LPS均可诱导系膜细胞表达IL-12参与机体免疫炎症,但系膜细胞在表达IL-12时对LPS的长期及高浓度刺激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在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初步判断该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好发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方法 选取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178例为SCZ组,健康个体182例为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情况.结果 SCZ组与对照组在4G/4G、4G/5G和 5G/5G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Z组的4G/4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SCZ组的4G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型基因和4G/4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常人,4G型基因频率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好发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