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医药卫生   334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总结腮腺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例腮腺恶性淋巴瘤病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CT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T表现包括病灶的数目、大小、边界、密度和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所有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行病理学分型,并通过Ki-67进行肿瘤细胞增殖分析.结果:本研究中20例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8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1例.CT图像上,MALT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晰(7/9);有6例呈沿腮腺轮廓塑形性生长(6/9),密度不均匀8例(8/9);DLBCL: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结节影(7/8),可为单发(4/8)或多发(4/8),密度均匀(4/8)或不均匀(4/8).20例中14例伴有淋巴结肿大.20例患者Ki-67(+)分布于20%~90%,4例DLBCL的Ki-67(+)大于50%.结论:腮腺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MALT或DLBCL,这两类恶性淋巴瘤在螺旋CT上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随访管理模式在出院产妇产褥期延续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日期分为延续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出院指导、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产后随访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手段手机APP、微信、QQ等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80.67%)和婴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84.67%)明显高于对照组(61.33%)和(58.67%)(P<0.05);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产褥期妇女提供专业、个性化、方便、高效的指导与帮助,可有效提高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94.
对1例78岁老年膀胱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伴发造口周围皮肤坏死,沿手术伤口位下缘有2处1.0cm×2.0cm皮肤坏死;紧邻伤口右下腹为腹壁尿路造口,造口与伤口之间距离0.5~1.0cm;伤口有大量坏死组织;6点、10点及1点方向有潜行,深度2.0~5.5cm;10点方向可见尿路造口肠管外露;疼痛评分为6~8分。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氏菌。给予全身支持治疗,伤口处理包括清洗清创、银离子敷料局部抗感染、有效收集尿液防伤口腐蚀、金因肽促进肉芽生长及健康教育,连续31d后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出院。提出针对患者复杂情况全面评估,抗感染、保护皮肤与促进愈合并举的精细处理,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舒适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应激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择期手术75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7)。观察组实施舒适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术前24 h、术后48 h的血清皮质醇(Co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焦虑程度、术前24 h、术后48 h Cor和hs-CRP、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围术期应激程度和术后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6.
针刺抗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创伤、烧伤、手术等容易导致机体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调控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防治脓毒症和MODS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 阐释针刺抗炎的作用及机制. 内容 针刺对多种炎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脓毒症和MODS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针刺可通过对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的调节,发挥抗炎作用.此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胆碱能抗炎通路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了针刺的抗炎机制. 趋向 针刺抗炎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机制参与针刺的抗炎作用还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B超在卵巢癌诊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58例,对其B超诊断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肿块患者17例,囊性肿块患者6例,囊、实混合性肿块最多为30例,与58例患者病理结果比较,占91.38%。结论:经临床分析可得,B超能够及时诊断卵巢癌,能够极大程度地将卵巢癌控制在早期,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正>随着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癌切除中的广泛应用,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技术更是日趋成熟,我院胸外科自2012年112月应用"蓝碟"手助胸腹腔镜联合技术完成36例食管癌切除,其中2例术中辅助小切口,术后近期观察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612月应用"蓝碟"手助胸腹腔镜联合技术完成36例食管癌切除,其中2例术中辅助小切口,术后近期观察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682〔平均(64.7±17.6)〕岁。肿瘤平均长3.4 cm。鳞状细胞癌34例,食管原位癌2例。胸上段癌6例,胸中段癌26例,胸下段癌4例;其中1例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1例化疗1个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