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是造成滑膜炎、血管翳生长、骨和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的原因。血管生成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应用阻抑血管生成药物(包括清除病灶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口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和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1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7 d后的唾液和粪便样本,提取样本的细菌DNA进行16S rDNA文库制备,结果进行OTU聚类、物种分析、差异性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结果 3个时间点口腔和肠道菌群具有137个相同的OTU,且每类标本都具有不同的OTU,治疗前后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具有上升的趋势,3个时间点粪便样本被聚类为三类肠型,每个时间点聚集的肠型可能与不同时期肠道的功能有关。口腔和肠道菌群门水平主要包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属水平口腔优势菌属为普氏菌属、韦荣球菌属等,肠道菌群丰度依次是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埃希杆菌属等。口腔菌群中颗粒链菌属、巨球形菌属在内镜联合康复新治疗后丰度处于下降趋势,肠道菌群中的普氏菌属在内镜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前后丰度具有差异且治疗后巨球形菌属下降而布劳特菌属上升。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经内镜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后口腔和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丰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本研究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巴利昔单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实施的儿童肝移植手术256例,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后,137例受者使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及两联(甲强龙+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巴利昔单抗组),84例受者仅接受常规两联(甲强龙+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机会感染、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内(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血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巴利息单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4例和23例发生了机会感染,机会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比27.4%,P>0.05);巴利昔单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2例和12发生了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3%比14.3%,P>0.05),两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肝移植受者使用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没有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机会感染的发生率也没有增加,巴利昔单抗对血细胞未见明显影响,可以安全的用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超短聚焦超声技术对宫颈感染HPV16、18转阴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HPV-DNA检测示有16和(或)18(+),病理提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者共110例,随机分入HIFU(聚焦超声)组(n=41)、LEEP组(n=39)、药物组(n=30)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治疗后6、12个月HPV转阴情况。结果 HIFU组和LEEP组转阴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和LEE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05)。Normal组和宫颈炎组转阴率高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rmal和宫颈炎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mRNA阳性组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转阴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U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LEEP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LEEP组(P<0.05)。结论 利于病毒清除HPV转阴,同时自内向外的治疗,保留了组织完整,并发症低,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作为高危HPV...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蛇毒血凝酶的临床真实应用情况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蛇毒血凝酶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疗程>5 d、是否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共识,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22个临床科室共1 170例患者使用了蛇毒血凝酶,使用量前3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及耳鼻喉科;622例患者(占53.16%)为预防性用药,548例(占46.84%)为治疗性用药;给药途径以iv为主;共有578例次不合理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监测FIB、疗程过长以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总ADRs发生率为1.54%,发生FIB降低的ADRs共有18例,无过敏反应的ADRs。结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使用蛇毒血凝酶的比例高,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共识使用并监测凝血指标,避免疗程过长,以减少ADR,并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和标准。方法:通过借鉴分级护理标准建立的方法,结合药学监护重点内容,对临床药师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及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分级药学监护的标准,并在全市实施。结论:实施分级药学监护制度,可以提高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水平,有利于临床药师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院抗菌药物输液处方合理性.方法 选取天津市11所二、三级医疗机构,随机抽取每所医院的处方,记录输液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患者及处方的基本情况,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的调查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抗菌药物输液处方的配伍情况、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二、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7,P<0.01),二级医疗机构比三级医疗机构输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不含抗菌药物处方与含抗菌药物处方相比,在配伍、给药间隔、用法用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0,P<0.01;x2=550.4,P<0.01;x2=102.52,P<0.01),不含抗菌药物处方更为合理.结论 抗菌药物输液处方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8.
课堂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学良性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各校历来对此十分重视,并在实践与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现代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督导,即专家随堂听课并结合学生意见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逐渐引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怎样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把传统督导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创立新型的网化督导体系,是高校督导工作发展的大趋势。1高校课堂教学网化督导体系的构建所谓网化是指有若干相互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课堂教学网化督…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曲阜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群体中的100例。分组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入组人员被平均分为对照组(蓝色签:末梢采血)与观察组(红色签:空腹静脉采血)。对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常规检查指标差异进行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受检人员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疼痛等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采血工作满意度。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观察组的MCV、PLT、MCHC、RBC、Hb、Hct高于对照组,WBC、MCH、NE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静脉穿刺时间、平均静脉穿刺次数及疼痛等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血方式不同,检验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末梢采血与空腹静脉采血法在临床中经常使用。通过比较发现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更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更高...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