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1992年1月~1996年6月,治疗了18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其中1994年1月以前,采用清创、封闭灌洗法治疗11例,治愈9例,以后采用纵隔引流法治疗7例,全部治愈。通过对二种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纵隔引流法简便、有效,对治疗早期纵隔感染有较好疗效,并就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种生化指标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9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n=50),B组为高血压合并有微量蛋白尿患者(n=48),同时选择5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四项指标.结果 三组Scr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ys C、β2-MG、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组Cys C、β2-MG、NA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由Cys C、β2-MG、NAG组成的生化标志组合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阳性诊断率达69.3%(68/98),明显高于Cys C 36.7%(36/98)、β2-MG 28.5%(28/98)和NAG 33.6%(33/98)各单项检测(P〈0.01).结论 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较早地反映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程度,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男性患者100例分别按高血压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醛固酮(aldosteronism,ALD)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间,血浆PRA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而AngⅡ及血浆ALD依次升高(P<0.05).在年龄≤50岁、>50~60岁和年龄>60岁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在BMI≤24 kg/m2,>24~28 kg/m2和>28 kg/m2 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为AngⅡ及ALD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是AngⅡ及ALD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是血浆PRA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身高、体质量、BMI与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激活程度主要与年龄、血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测量兔颈2椎管解剖学数据并建立急性后侧颈髓压迫模型,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8只日本大耳兔做第2颈椎解剖学研究,测量颈2椎管矢状径、后壁和棘突后缘的距离。将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无菌条件下显露颈2棘突,各组拧进椎管内螺钉0mm(A组)、1.0mm(B组)、1.5 mm(C组)、2.0mm(D组),致脊髓急性压迫,观察其不同受压程度下影像学、改良Tralov运动评分、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B、C、D组椎管侵占率分别为(23.21±0.02)%、(33.61±0.01)%、(46.57±0.02)%。病理学显示:压迫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术中颈髓施压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示:B、C、D组脊髓损伤兔分别为1、5、8只,脊髓损伤样本量与压迫程度呈现同趋相关。Tralov评分中脊髓损伤兔均有行走缓慢、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D组最为严重。结论本实验中建立兔急性颈髓压迫模型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76.
观察对高Wilkins超声积分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 的效果。方法 21例病人,二尖瓣呈中、重度狭窄,Wilkins超声积分在11分以上,因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或不愿意进行瓣膜置换术。扩张的预期值为身高的cm值÷10+9,采用Inoue方法,以小于预期值1-2mm开始多 次扩张,在术中监测左房压和了解心脏杂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进行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6cm2x±0.31cm2增加到术后1.58cm2±0.37cm2、P<0.05:左房压由术前的20.3±4.5mmHg下降 为10.4+4.8mmHg、P<0.05。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7例,2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并发症:经B超证示6例新近出现二 尖瓣返流量和3例二尖瓣返流量增加达中量(42.9%);1例出现右侧视网膜中动脉栓塞(4.8%)。结论 对部分 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尽管Witkins超声积分不适合球囊成形,但对瓣膜 进行充分的评估,尤其是内外瓣联合的粘连钙化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本着宁缺勿过的原则选择扩张的尺度 进行球囊扩张治疗,达到缓解部分临床症状的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探讨EMPs和sICAM-1作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将7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通心络组(34例),另以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中EMPs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sICAM-1水平;并分析EMPs与sICAM-1的相关性.结果 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EMPs和sICAM-1水平虽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EMPs(个/μl):693.2(496.7~1043.2)比905.3(646.1~1304.7);sICAM-1(μg/L):178.4(148.3~254.7)比237.4(173.6~308.4),均P<0.05).EMPs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1).结论 通心络可明显降低UA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其作用与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抑制内皮炎症有关;EMPs对评价U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严华  陈建刚  钱麟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700-700,702
目的探讨侧卧位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0年7月33例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侧11例,右侧18例,双侧4例,结石直径2.14.3 cm。C形臂X线机定位下作肾穿刺,建立微创经皮肾取石通道,钬激光碎石,灌注泵冲洗结合取石钳取石。结果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成功建立39条经皮通道,除1例中转开放外其均余顺利完成手术;无穿刺失败及严重并发症,无术中大出血,无胸膜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侧卧位是泌尿外科医生最熟悉的手术体位,也是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的理想手术体位,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有利于术中麻醉监护,手术安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使用5F导引导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一般病变的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106例经桡动脉途径分别利用5F或6F导引导管完成PC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组(5F组和6F组)对比分析临床一般情况、靶血管的特点、血管并发症等。结果106例患者中,使用5F导引导管完成39例,占36.8%;5F组女性所占比例、平均年龄高于6F组;急症手术明显低于6F组。术中对于处理靶血管的处理,以有冠为主,且植入支架数量、直径和长度明显小于6F组;总的血管并发症也少于6F组。结论只要选择合适,使肘5F导引导管进行PCI是可行的。年龄、性别、靶血管的病变特点是影响5F导引导管使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聚乙烯醇微粒和明胶海绵碎粒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2年,观察月经及子宫体积等变化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成功.31例术后3月痛经完全消失,8例痛经减轻,较介入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所有患者月经量平均减少42%(P〈0.01);超声见子宫病灶消失34例(87.2%),明显缩小5例(12.8%).随访2年,痊愈31例(79.5%),好转8例(20.5%).随访期间2例于术后9、11个月因人工流产后复发.1例术后10个月出现痛经加重,腹腔镜手术证实为盆腔炎性包块,术后随访至12个月,无异常.复发率为7.7%;妊娠8例(20.5%).结论 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在保留了子宫和生育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症状缓解迅速,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