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8篇
  免费   2615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工业技术   2614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44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1027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739篇
  2011年   1909篇
  2010年   1761篇
  2009年   1767篇
  2008年   1867篇
  2007年   1728篇
  2006年   1579篇
  2005年   1262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双有源桥拓扑结构的能量传输机理,通过融合直流自耦变压器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拓扑演绎规律,提出了具有高传输效率和高运行可靠性的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分析了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的工作机理、控制策略和系统参数对运行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特定拓扑结构的四绕组变压器并结合推挽式工作模式,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内部的特定四绕组变压器可由2个相同的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等效代替分析,极大简化了稳态控制策略的设计难度。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的技术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由于伸缩缝宽度不足或主梁位移过大等,强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可能产生碰撞,甚至落梁等严重震害.因此,对减小上述震害的防碰撞和防落梁装置,如限位装置、阻尼器和模数式伸缩缝装置等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这些装置优点、不足及应用;介绍和比较了国内外防落梁装置的设计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梁端最小支承长度的规定.对我国强震区防落梁、防碰撞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决单一负荷或逐步提高负荷下培养颗粒污泥所需时间较长、污染物去除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交替改变进水碳氮负荷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通过设计进水/曝气/沉淀/排水(S1反应器)和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S2反应器)两种运行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比分析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污泥形态变化、污泥沉降性能及对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S1反应器在第84天、S2反应器在第78天均可形成平均粒径为0.5mm的颗粒污泥,第115d时两个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0.85mm、0.97mm。S1、S2反应器内的MLSS、SVI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4.94g/L-1、5.895g·L-1和80mL/g、46mL/g,S2运行方式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使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且沉降性能更优。两种运行模式下COD、NH4+-N的去除效果变化甚微,TN、PO43--P去除效果差异较明显。S1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0.0%、99.7%、74.5%和85.0%,S2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4.0%、99.9%、94.4%和95.0%,与前者相比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0%、0.2%、19.9%和10.0%。因此,进水碳氮负荷同步交替变化-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方式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粒径更大、污染物去除性能更优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94.
中国高铁"走出去"已从铁路装备的单一出口转变为包含中国高铁标准的全产业链输出,而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转移的过程.文章从现有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出发,以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通过"高铁标准和知识的关系""高铁标准'走出去'和知识转移的关系"两方面论证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研究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全球价值链3种驱动模式,搭建一套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框架,框架包括以下4个部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网络结构;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机制;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路径选择;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
为了更好指导复合绝缘横担的应用,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方管复合绝缘横担及方棒复合绝缘横担的雷电冲击电压、湿工频闪络电压、污秽闪络电压及污秽覆雪闪络电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 kV方管复合绝缘横担的50%干雷电闪络电压为388.3 kV,高于方棒复合绝缘横担的370.0 kV,但方管复合绝缘横担的湿工频耐受电压、污秽工频耐受电压及污秽覆雪闪络电压均低于方棒复合绝缘横担,最后提出了不同运行环境下复合绝缘横担差异化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96.
吴雄  蔡炜  李健  孙启刚  闻集群  柯锐  沈帆 《绝缘材料》2021,54(12):107-114
为了指导复合材料横担在重冰区的应用,本文开展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绝缘横担的覆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空白样品在垂直悬挂方式下的覆冰量和冰闪络电压均优于水平悬挂样品,且覆冰量均少于对应的亲水性的纯铝棒和Q345钢棒;涂覆PRTV涂料的复合材料样品覆冰量比空白样品少,对应的闪络电压大幅提升,且对应样品的冰面粘附力值最小,为纯铝棒冰面粘附力值的19%,而空白样品的冰面粘附力值为纯铝棒的78%.硅橡胶复合绝缘横担的覆冰特性正好和复合材料试样相反,水平悬挂方式下复合绝缘横担覆冰量相比垂直悬挂的同规格复合绝缘子减少了30%,闪络电压提高了51%.  相似文献   
97.
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省外低价电的注入给受端电网购电决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对计划、市场不同购电渠道的购电成本进行分类和梳理,分析跨省区购电所需遵循的一系列约束,提出计划-市场协调的跨省跨区月度交易决策框架,并建立省级受端电网跨省跨区月度购电决策模型.以总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省内潮流安全约束、特高压直流联络线约束以及省间传输通道约束.以湖南电网为例,探讨计划—市场协调环境下跨省区购电约束对省级电网购电结果的影响,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方案。利用SVPWM空间电压矢量脉冲宽度调制代替滞环控制以及开关表,用转矩与磁链的二阶滑模控制器取代传统PI调节器,加强了转矩和磁链的控制精度,抑制其抖振。用滑模观测器代替传感器,提高了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磁链和转矩脉动,改善其静态、动态性能及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
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结构演化的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兴  刘新田  温俊芹 《电焊机》2003,33(4):1-4,11
焊接热影响区是影响焊接性能的主要区域。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常常导致焊接热影响区成为性能薄弱的环节,对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的研究一直是焊接接头的重要研究课题。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结构演化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运用适当的计算机方法进行模拟,完成对晶粒生长的完全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提高焊接质量提供依据。在此对在模拟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结构的演化时采用的基本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分析目前QoS路由优化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满意优化原理的QoS路由多目标满意优化求解模型,使之更适合解决QoS路由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极大地缩短路由求解时间,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