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84篇
  免费   6660篇
  国内免费   4133篇
工业技术   65777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981篇
  2022年   2294篇
  2021年   2827篇
  2020年   1995篇
  2019年   1507篇
  2018年   1551篇
  2017年   1783篇
  2016年   1477篇
  2015年   2463篇
  2014年   3158篇
  2013年   3776篇
  2012年   4506篇
  2011年   4657篇
  2010年   4431篇
  2009年   4211篇
  2008年   4369篇
  2007年   4427篇
  2006年   3597篇
  2005年   2851篇
  2004年   2073篇
  2003年   1438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149篇
  2000年   1016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3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In this study, 30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Ta: 24, 27, and 30°C) and CO2 level (8000, 10 000, and 12 000 ppm) in a high-humidity (RH: 85%) underground climate chamber. Subjective assessment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compared with exposure to Ta = 24°C, exposure to 30°C at all CO2 levels caused subjects to feel uncomfortably warm and experience stronger odor intensity, while increased mental effort and greater intensity of acute health symptoms were reported.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a on task performance or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found. This indicated that subjects had to exert more effort to maintain their performance in an uncomfortably warm environment. Increasing CO2 from 8000 to 12 000 ppm at all Ta caused subjects to report higher rates of headache, fatigue, agitation, and feeling depressed, although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ly at 24 and 27°C. The text typing performanc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is exposure, wherea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thermal discomfor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se effects suggest higher arousal/stres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of Ta and CO2 concentration on human responses wa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2.
13.
电动机的初期故障信号一般较弱,不易辨别,而状态空间法在小信号的处理中灵敏度很高。为达到对电动机故障的诊断和识别,试图把状态空间法应用到对电动机的故障诊断中,先通过推导,从数学理论层面分析了状态空间法对于电动机故障信号的可辨别性,再使用Matlab软件搭建状态空间的辨别模型,把实验台测试的三组数据导入到模型中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能克服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中数据采集量较大、分辨率不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相幅度测量的相控阵天线快速校准方法。该方法将天线阵列进行分组,利用每种分组在三种配相下的阵面合成场幅度测量值,可解算出各个天线单元的初始幅相值。该方法仅需幅度测量,避免了相位测量误差影响单元幅相值的计算精度,而且所需幅度测量次数仅为(2N+1)次,可显著提高校准时效性。另外,利用分组思想,同时改变多个单元相位,使总辐射场的幅度变化显著,提升校准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校准后相位均方根误差为2.2°,幅度均方根误差为0.2 dB。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老石旦洗煤厂的粗精煤灰分,在对粗煤泥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C脉冲粗煤泥分选机对其进行分选。介绍了该分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技术参数,并分析了其在老石旦洗煤厂的应用情况。生产实践表明:MC脉冲粗煤泥分选机不但可降低粗精煤灰分,而且可提高其产率。该分选机投入使用后粗精煤灰分下降3个百分点,总精煤产率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了降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产品包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功能上所完成的,用户与包装互动过程中综合感受才是重点。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对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的体验设计进行分析。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将使产品包装更为合理、人性化、获得更加愉悦的心情和美好回忆,同时促进销售且提升品牌文化及其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深度学习迅猛发展,颠覆了语音识别、图像分类、文本理解等领域的算法设计思路。深度学习因其具备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然而深度学习与视频监控领域的结合并不多,由于深度模型具有多层网络结构,算法复杂度大,训练和更新模型时比较耗时,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回顾了深度学习的发展史,介绍了最近10年来国内外深度学习主要模型,论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算法,指出了各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新型褶式滤筒为研究对象,选取滤筒褶数N_2、褶夹角θ、褶高h、过滤风速v为影响因子,除尘器压力损失为响应值,基于响应曲面法分析影响因子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建立滤筒除尘器压力损失的预测模型并得到滤筒褶皱结构最优参数。以滤筒内径D、筒体高度D_1为标准尺寸,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设计滤筒筒体部分;以锥体高度D_2、锥体上圆直径D_3为系列尺寸,利用尺寸变化法设计锥体部分;通过Access软件建立滤筒产品数据库。结果表明:当θ=5.2°,N_2=50,v=0.01 m/s,h=0.035 m时,除尘器压力损失最低;当D_1=1 000 mm,D=320 mm时,D_2和D_3最佳值分别为600,130 mm,故采用D_2/D_1=0.6,D_3/D=0.4的比值设计相应滤筒锥体系列。  相似文献   
20.
对实验室自制秸秆微晶纤维素用作片剂崩解剂进行了初步评价。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中微晶纤维素的有关规定,评估自制秸秆微晶纤维素的质量;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以市售微晶纤维素(PH-101)为对照,测定秸秆微晶纤维素的溶胀性、崩解性。结果表明,自制的秸秆微晶纤维素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且溶胀性和崩解性优于市售微晶纤维素(PH-101),可用作片剂崩解剂。在秸秆微晶纤维素含量为20%时,崩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