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4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diacylglycerols rich in medium‐ and long‐chain fatty acids (MLCD)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ydrogenated palm oil (HPO) and formation of 10% water‐in‐oil (W/O) emulsion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surfactants monostearoylglycerol (MSG) and 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 (PGPR).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emulsions made with MLCD form crystals around dispersed water droplets and promotes HPO crystallization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Similar behavior is also observed in MSG‐stabilized emulsions, but is absent from emulsions made with PGPR. The large deformation yield value of the test W/O emulsion is increased four‐fold versus those stabilized via PGPR due to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of HPO. However, there are no large differences in droplet size, solid fat content (SFC), thermal behavior or polymorphism to account for these substantial changes, implying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HPO crystals within the crystal network is the driving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textural differences. MLCD‐covered water droplets act as active fillers and interact with surrounding fat crystals to enhance the rigidity of emul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regarding the use of MLCD in W/O emulsions as template for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ailoring their large deformation behavi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MLCD is applied in preparing W/O emulsion. It is found that MLCD forms unique interfacial Pickering crystals around water droplets, which promote the surface‐inactive HPO nucleation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Thus MLCD‐covered water droplets act as active fillers and interact with surrounding fat crystals, whic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rigidity of emulsion. This observation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LCD with appreciable nutritional properties in lipid‐rich products such as whipped cream, shortenings margarine, butter and ice cream, so as to substitute hydrogenated oil. MLCD‐stabilized emulsions can also be explo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nfectionery products, lipsticks, or controlled release matrices.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泵浦的皮秒染料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分子激光泵浦猝灭式染料激光器,获得了30ps的可调谐染料激光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在用压缩试验确定金属高温塑性流动方程时影响流动应力,应变值精度的主要因素即试样表面摩擦与变形温升,并提出了相应的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绍琳  刘文文  魏镇欢  陈滢  张东 《化工进展》2019,38(2):1134-1139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 SBBR)是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为探究不同时期排泥对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挂膜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排泥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同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的方法,在传统的微生物优势种分析基础上,对测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寻找造成组间差异的关键物种。水质测定结果显示,COD去除效果在不同时期排泥的SBBR间没有明显差异,出水COD均低于30mg/L。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的NH3-N去除率先达到稳定且高于前期和后期排泥的系统。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各SBBR中微生物优势种均以降解有机物的物种为主。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中,ML筛选得到的NH3-N去除相关物种(HydrogenophagaGemmataNitrospira)与差异关键物种丰度更高,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更强,可从微生物层面解释分析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80年代初即将生物工程确定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制订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规划,组织了攻关队伍,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走上了有计划的迅速发展道路,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为在本世纪末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工程新产业,跻身世界生物工程先进行列,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洗车废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洗车废水含有油污,泥沙,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可溶性有机物。洗车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因洗车规模大小不同存在很大差别。该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型洗车场废水处理回用的主要工艺,概括和比较了洗车点洗车废水回用装置的主要技术,分析了目前小型回用装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环境下交通标志检测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检测精度更高的目标检测算法,对SSD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将深度特征表征能力较强的Resnet50网络模型融入于SSD算法中;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确定SSD中先验框的尺寸,提高交通标志的检测率;分别利用SSD模型和改进的SSD模型做检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各类型交通标志的检测精度比原SSD算法更高;改进的SSD方法对交通标志进行检测能取得较好效果,弥补了原算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馈风机附加频率控制对系统调频动态特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馈风机多物理控制环节耦合特性数学模型、互联电力系统考虑风机接入的负荷-频率控制动态特性数学模型,以风机采用惯性支撑与下垂控制结合的附加频率控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了风机参与系统调频的动态特性,以及各控制环节的运动模态耦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机附加频率控制对系统调频动态的小干扰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惯量支撑控制使系统的调频动态增加一种模态,并使负荷-频率控制的调频动态环节与风机的多物理控制环节在部分振荡和非振荡模态上发生耦合作用。进一步利用阻尼比和振荡频率研究了附加频率控制参数对振荡模态动态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下垂控制因其对通信的要求不高、可靠性高而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中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下垂控制中下垂系数固定,尤其在系统功率波动较大时,容易导致换流站过载,并且直流线路上的电阻还会影响下垂控制换流站的有功功率分配。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线路电阻影响的自适应下垂控制。首先,分析在下垂控制下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等效电路,推导出考虑线路电阻影响的下垂系数整定方法。然后在整定方法中用换流站的功率裕度比取代固定的功率分配比例系数,实现下垂系数的自适应调节。最后在PLECS上搭建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Visual C++以其方便的可视化集成编程环境,高效的代码实现功能,强大的基内库以及兼有低级语言可控制硬件操作的优点,成为一般工程项目的首选软件开发平台。涉及信号处理的实际工程常常需要处理复的数字信号,因此Visual C++下如何实现复数运算是工程技术中软件开发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详细阐述了VisualC++中利用复数模板实现复数运算的方法,给出了一些基本复数运算的实现代码;并基于该方法实现了算法已知的一般复矩阵的奇异值分解(CSVD)运算,很好地满足了实际工程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需要,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发现了 Visual C++5.0和Visual C++6.0一个声明的复数模板函数在其标准C++库中没有具体实现,通过编写同名模板函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