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2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中药香茶菜原药及药渣的生物特性与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浆造纸角度对中药香茶菜的生物特性,原药与药渣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药香茶菜原药的化学组成:灰分3.80%,克拉森木素21.01%,综纤维素71.85%,聚戊糖16.09%;药渣的化学组成:灰分3.01%,克拉森木素20.17%,综纤维素72.60%,聚戊糖18.57%.中药香茶菜原药的纤维形态特征:纤维平均长度0.68mm,长宽比44.8,壁腔比O.37;药渣纤维形态特征:纤维平均长度0.68mm,长宽比44.5,壁腔比0.38.可见中药香茶菜药渣是一种可利用的制浆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02.
沈清  楼乐燕  尹培  黄睿  叶兴乾  陈健初 《食品科学》2018,39(12):212-218
以市售5 种梅干菜为研究对象,测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鉴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并用4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评价梅干菜。结果表明,市售5?种梅干菜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和各酚类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咕咕鲜牌梅干菜(GGX)的总酚含量为14.18?mg?GAE/g,总黄酮含量为7.10?mg?RE/g,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法、铁离子还原(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测得的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8.09、32.88、31.72?μmol?TE/g和445.55?μmol?TE/g,显著高于其他4?种梅干菜。其次,利用HPLC-MS/MS法分析鉴定出梅干菜中共含有17?种酚类化合物,包括9?种类黄酮和8?种酚酸。其中,梅干菜中的类黄酮主要有野漆树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等;酚酸主要有阿魏酸、香豆酸和肉桂酸等。此外,4?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ABTS与FRAP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67;ORAC法测得的梅干菜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而ABTS法与梅干菜的抗氧化剂相关性最高,最适合评价梅干菜的总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市售梅干菜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不同,其中,GGX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3.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谷物中富含多种酚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是一个重要的酚类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准确测定总黄酮含量对于食品营养价值判定、功能食品开发等十分重要。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分析是黄酮定量最常用的方法,其中较多使用的有NaNO_2-Al~(3+)-NaOH法、AlCl_3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然而不同的谷物黄酮种类不同,增加了方法选用和准确定量的难度。本文综述了不同谷物类黄酮的组成与含量,并根据常见比色方法的原理及各方法下类黄酮的吸收情况,指出一些近年来谷物食品总黄酮测定中存在的可能误用,并提出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对应的合理方法,以便增加食品总黄酮定量的准确性,也可为果蔬及功能食品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含油量高、生长速度快及能净化环境的微藻转化制取生物燃料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是实现“碳中和”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降低微藻制取生物柴油的能耗,利用湿法提取技术直接从湿藻生物质中提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传统细胞破壁提油酯交换法、原位酯交换法及新型水热破壁提油酯交换法3种湿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传统细胞破壁提油酯交换法需要有机溶剂提取油脂和酯交换两步实现生物柴油的制备,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投入较高。原位酯交换法可实现微藻生物质一步转化为生物柴油,但存在醇消耗量过大(酸催化原位酯交换)或高温高压能耗高(超临界醇原位酯交换)等问题。新型水热破壁提油酯交换法能够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实现湿藻油脂的高效分离,但水热温度较高时油脂会与微藻其他组分反应导致油脂品质劣化,水热温度较低时难以有效破坏细胞壁导致油脂提取效率降低。绿色溶剂辅助水热法可有效降低水热温度并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可提高湿藻油脂提取率。为实现湿藻油脂的高效、环保、低耗制备生物柴油,可进一步依托深共熔溶剂等创新绿色溶剂低耗高效绿色提取微藻油脂。  相似文献   
10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PVAc)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PVAc纤维的形貌,研究了PVAc溶液质量分数、纺丝电压、收集距离等对纤维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着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的增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收集距离对纤维形貌的影响较小.尝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炭黑和PVAc的复合纤维,以增强纤维的导电性,成为导电碳纤维,但炭黑会显著降低PVAc的成纤性,因为它会吸附溶剂DMF,使溶剂在电纺过程中不易挥发,射流不能固化成纤维.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福建电网实时调度系统,着重分析了该系统上线以来产生的效益,总结了该系统运用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福建电网实时调度系统,着重分析了该系统上线以来产生的效益,总结了该系统运用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商品配送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可应用于写字楼、商场、餐厅、列车等场景执行商品配送任务。使用者在用户端软件上选择商品、位置等信息后,机器人可以准确无误地配送用户下单的商品到指定地点,并受后台管理系统的监控与控制。通过三端联动,实现了点单、配单、送单的完整流程。此外本项目还具有视频监控、语音播报、位置反馈、智能交互、运动惯性检测等功能。项目采用嵌入式、物联网、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具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四川某名优酒厂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六口窖在发酵过程以及原酒在贮存过程中主要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了影响浓香型白酒风味的主要组分的含量在发酵过程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英语专业跨越中西文化的本质属性,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融通中外,以文化人”的外宣方针。翻译是联系中外的最佳媒介,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专属特长。一方面通过翻译他国政治、经济、文化经典著作促进本国发展——“融通中外”;另一方面,借助翻译提升本国的语言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以文化人”。本文从这两方面探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策略,通过翻译课程中的典型案例指明了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