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7 毫秒
41.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南海部分探空站、‘科学1号’和‘实验3号’观测的每天4次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引入截止波长判断式,统计分析了南海季风期间较强大气波导发生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季风期间南海较强大气波导的发生概率为30%左右,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波导层结高度逐渐降低,70%以上发生在1km高度之内;大气波导发生概率和层结高度呈现‘低-高-低’的日变化趋势,夜晚发生波导概率较高,深夜波导层结高度最低,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2.
针对雷达高度较高的电波传播情况,分析了无线电物理光学(RPO)混合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多种计算错误.高空混合模式在高仰角区域引入只考虑直射射线的直射线平地球FEDR模式来弥补单一抛物方程模式的不足,避免了RPO模式的计算缺陷,但近距离的电波效应计算不够准确.其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引入RO模式计算近距离处反射射线的干涉效应,建立一种新的适用于高空雷达传播的混合模式,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高空混合模式能够演示近距离处射线的干涉效应,可以更准确地描述雷达电波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57-2005年72次超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北半球120°E附近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特征.结果表明,电离层的扰动形态随磁暴发生季节和开始时间的不同而异.在冬季,负相扰动主要发生在中纬,低纬以正相扰动为主,分界线在满洲里和北京之间;在中纬,下午开始的磁暴所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较长,而在低纬,夜间开始的磁暴所引起的扰动持续时间较长.夏季超强磁暴所引起的电离层扰动以负相为主,下午开始的磁暴所引起的扰动最强,夜间开始的磁暴所引起的扰动持续时间较长.在分季,虽然各台站电离层仍以负扰动为主,但扰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磁暴开始时间不同有明显差异.分析表明,上述电离层扰动特征与暴时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我国不同积分时间降雨率的统一转换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min积分时间降雨率概率分布是10GHz以上无线电系统雨衰减预测的基础性数据。但多数气象台站降雨率数据的积分时间大于1min,因而需要一种有效的转换方法。为此利用我国典型气候区的实测降雨率数据对几种不同积分时间降雨率转换模式进行了参数拟合与结果比较,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统一的转换模式。这一模式可较好地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雨率转换。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影响雷达海杂波反演海洋蒸发波导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了蒸发波导修正折射率剖面的两参数模型,提出了一种提高蒸发波导反演精度的方法。由于天线高度不同时,雷达接收的海杂波携带的波导特征信息不同,基于天线伺服系统,建立了可调天线高度雷达系统的两参数蒸发波导反演模型。通过与固定天线高度的蒸发波导两参数反演比较,验证了该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6.
基于蚁群算法的雷达海杂波反演蒸发波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蚁群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随机搜索寻优算法,为函数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雷达海杂波反演蒸发波导(RFC)可以提供近实时的波导信息,为雷达等无线电系统评估提供参数,且无需增加硬件设备.阐述了利用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波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给出了用于函数优化的蚁群算法基本原理;将蚁群算法与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波导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蒸发波导的反演.利用我国东部沿海的实验数据对反演算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蚁群算法收敛速度较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7.
将观测站实测数据的月中值按世界时进行排列,分析得到了电离层参数与太阳活动性指数F12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F12的预测数据,可以预测得到观测站的电离层参数.之后,通过Kriging地理插值法可以预测得到一定区域内观测站以外任一地点的电离层参数.上述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电离层参数长期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
对流层电波折射误差修正经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的折射效应引起电波传播延迟和路径弯曲.目前常见的电波折射经验模型只考虑了时延误差,而对于低仰角(5°以下)目标,弯曲误差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为进一步提高对目标的定位精度,以某沿海地区为例,利用1986~1995年的历史气象探空数据建立了适合不同仰角的电波折射修正经验模型,并拟合得到了模型中的参数.统计分析表明,经验模型与射线描迹法计算的折射误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9.
雹云中5 min闪电频数明显多于非雹云,形成的雷声信号能量相对集中在85~100 Hz。因此,利用雷声和闪电特征可以识别雹云。同时,根据声测定位技术,利用"五元十字阵"可以得到雷声声源的空间方位。再由声、电信号传播时延得到闪电距离。从而实现对雹云的判别和空间定位,为人工消雹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0.
降雨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中拟合得到了由降雨的雷达体反射率反演雨衰减率的公式,适用频率1~100 GHz,并且给出了降雨存在时的雷达方程、最大作用距离以及雷达接收信号信噪比与信杂比的变化。文中的结果对降雨存在时雷达的目标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