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1篇
工业技术   180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首先介绍CAXA软件和《金工实训》课程,讲述CAXA软件和《金工实训》课程如何紧密结合,然后通过剖析传统《金工实训》教学存在的弊端,阐述了CAXA软件在《金工实训》教学过程对于教员以及学员的影响,最后以制作錾口锤子作为教学案例,对CAXA在《金工实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2.
以三氯硫磷为原料,用相转移催化方法(PTC)在碱性条件下与长链醇作用合成了两个O,O—二烷基硫代磷酰氯,然后经过氨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长链双(硫代磷酰基)亚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合成烷氧基硫代磷酰氯时,用四丁基溴化铵(TABA)作相转移催化剂,三氯硫磷、醇、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2:2.5,反应时间为3~4h,反应温度为40℃,二氯甲烷作溶剂;在合成长链双(硫代磷酰基)亚胺化合物时,以NaH作催化剂效果最好;用元素分析、IR、^1H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3.
丁尹  桑楠  李晓瑜  吴飞舟 《计算机应用》2021,41(8):2373-2378
在电信运维的容量预测过程中,存在容量指标和部署业务种类繁多的问题。现有研究未考虑指标数据类型的差异,对所有类型的数据使用同种预测方法,使得预测效果参差不齐。为了提升指标预测效率,提出一种指标数据类型分类方法,利用该方法将数据类型分为趋势型、周期型和不规则型。针对其中的周期型数据预测,提出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RNN)的周期型容量指标预测模型,记作BiRNN-BiLSTM-BI。首先,为分析容量数据的周期特征,提出一种忙闲分布分析算法;其次,搭建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该模型包含一层BiRNN和一层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最后,充分利用系统忙闲分布信息,对BiRNN输出的结果进行优化。与传统的三次指数平滑、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统一日志数据集和分布式缓存数据集上,提出的BiRNN-BiLSTM-BI模型的均方误差(MSE)分别比对比模型中表现最优的模型降低了15.16%和45.67%,可见预测准确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4.
为分析区域充电行为和时间的规律,通过蒙特卡罗法对市北电网所辖国江场的充电负荷进行预测.综合考虑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收益,以电动公交车(Electric Bus,EB)的充电状态为决策变量,建立计及多因素的EB充电时段调度策略优化模型.设计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模型求解流程,在国江淞行站的案例中,合理规划出EB的初始充电时间,改善了电流峰谷差、电流方差和充电成本等指标,避免了大量EB在夜间同一时间集中充电造成电网"峰上加峰"的现象.  相似文献   
35.
该文围绕特征表示和模型原理,以神经网络语言模型与词向量作为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结合的切入点,概述了当前主要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原理和相关应用。之后综述了当前研究人员在自然语言处理热点领域上所使用的最新深度学习方法并及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总结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应用中所遇到的瓶颈,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6.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储层深度伤害后改造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度伤害的致密砂岩储层,先后尝试了酸压、重晶石解堵和加砂压裂3种改造措施。研究表明,酸压改造不能突破深度污染带,不能恢复气井产能;重晶石解堵作业只针对储层的重晶石堵塞有用,但作用能力和范围有限;加砂压裂能突破深度污染带,沟通远端天然裂缝,使气井恢复产能,压裂后日产气20.4×10~4m~3。  相似文献   
37.
针对火箭式弹射座椅救生性能问题,对人椅在空中的的姿态控制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研究人椅在空中的姿态控制所需要建立的坐标系统以及各坐标系统的转换关系,以我国某型弹射座椅在空中的稳定姿态控制为例,基于弹射座椅运动基本理论,对弹射座椅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解算,对座椅救生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座椅姿态控制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8.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得Cu包裹SiC复合粉体,利用粉末冶金和常压烧结制备SiC(Cu)/Fe复合材料。利用Zeta电位仪、XRD,EDS以及SEM等手段对包裹粉体和烧结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可以得到Cu/SiC复合粉体。包裹后的粉体与原始SiC粉体的表面电位不同,达到了对SiC颗粒表面改性的目的。Cu作为过渡层改善了SiC/Fe的界面相容性,在1050℃烧结的样品只有微量的FeSi或Fe2Si生成,界面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获得化学结合的界面,温度过低不能烧结致密,温度过高出现大量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