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6 毫秒
91.
<正>针对一起110 kV刀闸绝缘子击穿事件,通过故障解体分析、绝缘子在机构动作时受力分析、绝缘子及其碎片X射线扫描、玻璃化转移温度(T_g)测定,排除该刀闸各个部位安装不紧间隙放电、绝缘子因受挤压力和操作力矩的影响产生缺陷、绝缘子材料、强度及硬化异常等因素,最终确定该故障的绝缘子存在细小缺陷,此微小缺陷在同一区域存  相似文献   
92.
MMC柔性直流换流站无功级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可独立解耦调节有功、无功功率,使得柔性直流换流站具有在交流系统电压跌落工况下提供无功支撑的潜能。提出了MMC柔性直流换流站无功级联的控制策略,即将定交流电压控制和定无功控制级联,其中定交流电压控制包括桥臂电流辅助控制环节,并在故障清除后瞬间进行积分环节清零重置控制。以中国张北±500 kV四端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定无功或定交流电压控制方式,柔性直流换流站无功级联控制方式可以兼顾电网稳态无功调节和暂态无功支撑等需求,快速平稳地输出无功功率,能在保证MMC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暂态无功支撑,并缓解故障清除瞬间可能发生的暂态交流过电压。  相似文献   
93.
吴涛  梁浩  谢欢  史扬  赵焱  张广韬 《发电技术》2021,42(2):160-170
我国电力系统正向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方向发展,电源和电网结构均发生重大变化。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技术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其性能提升是应对上述挑战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回顾了励磁系统控制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双高”系统带来的技术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挖掘并提升励磁系统涉网性能的关键技术,包括励磁控制装置实验室涉网性能检测、现场试验测试与评价、励磁系统控制精细化仿真建模、附加稳定控制、辅助控制策略优化等。最后,对未来励磁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李坤  贾涓  熊玮  谢欢  宋新莉 《材料导报》2018,32(24):4334-4338
以高强IF钢热镀锌层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镀层的组织形貌、物相和织构,分析了镀层与基底的对应取向关系。结果显示,470 ℃热浸120 s后,镀层由内到外依次为:致密层δ相,粗大的柱状晶层ζ相,短棒状ζ相。柱状晶层和短棒状ζ相的主要织构均为{010}和{201}面织构,柱状晶层ζ相的织构更强;致密层δ相主要为{1010}和{1120}面织构。α-Fe的{111}面与δ相的{1010}或{1120}晶面之间形成半共格界面,{111}〈110〉和{111}〈112〉分别与{1010}〈1120〉和{1120}〈1100〉相对应。由于半共格界面的界面能较低,结构稳定,镀层与基体的结合性更好。  相似文献   
95.
徐鹏  谢欢  曹天植  吴涛  王海龙 《太阳能学报》2019,40(9):2495-2501
以"变流器-电网"系统的模型为基础,在控制模型及参数未知和假设条件下,基于硬件在环仿真提出用于检测直驱风电机组阻抗频率特性的方法。首先利用现场直驱风电机组控制器和实时数字仿真(real-time digital simulation,RTDS)系统搭建仿真平台,并对其参数指标进行校核;其次在电磁暂态仿真中采用扫频法和离散傅利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得到直驱风电机组的阻抗频率特性;然后通过分析控制参数调整和运行方式变化对阻抗频谱的影响揭示风电汇集地区电网发生网络谐振的机理,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时域仿真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的验证。  相似文献   
96.
足球比赛场景的三维重建有助于观众自由切换视角,增加了互动性和沉浸感。针对足球比赛场景中的足球球员,提出一种三维姿态和体型估计方法。对球员的多视图图像使用训练好的部分注意力回归的三维人体估计(PARE)模型生成初始的三维姿态和体型估计,并使用人工标注的二维关节点作为优化目标。单-多视图优化操作利用蒙皮多人线性模型(SMPL)和正交投影的可微性,将球员的三维姿态和体型参数映射到二维关节点,计算其与人工标注之间的差异,再使用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更新三维姿态和体型参数,持续这些过程直到差异最小化。在自建的足球球员多视图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估计足球球员的三维姿态和体型,与人体网格恢复、在循环中优化SMPL、PARE等方法相比,二维关节点精度在单视图上提高了9.2%~37.5%,在多视图交叉验证中提高了34.9%~54.1%。  相似文献   
97.
褚云龙  谢欢 《电网技术》2008,32(5):59-65
提出了一种与电力系统网络结构、模型以及参数等无关的快速预测暂态稳定性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同步多参数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的功角以及预测值将系统动态分成两机群,进而将系统动态等值为两机群系统;然后利用具有遗忘因子的在线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两机群等值模型的参数。结合这些参数在线快速估计等值系统的平衡点以及在线快速计算等值系统的稳定裕度DVn,并利用DVn快速预估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解决了稳定性预测对系统模型、参数的依赖性以及快速性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8.
基于轨迹几何特征的暂态不稳定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实时测量的暂态不稳定在线识别方法,其能够用于触发某一类离散紧急控制措施。该方法通过在每一采样时刻观测等值系统故障后轨迹的几何特性,提前判别系统的稳定性,预测系统稳定性的最佳模式在每一采样时刻动态决定并刷新。与以往扩展等面积准则不同,该方法无需计算等值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点,能够克服在静态扩展等面积法则中使用的一些假设限制。使用IEEE 50机测试系统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对于识别复杂区间同步失稳问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以豆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与总膳食纤维的比例(SDE/TDF)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黑曲霉发酵豆渣制备高SDF豆渣的工艺,并研究黑曲霉发酵时间对豆渣膳食纤维(DF)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黑曲霉发酵豆渣DF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料液比1:3(V/V)、发酵初始pH为自然pH值。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豆渣中SDF的含量占TDF的37.84%,与未发酵豆渣相比,发酵豆渣的SDF/TDF提高了7.19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酶将半纤维素水解转化为SDF是SDF/TDF升高的主要原因。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36 h时,豆渣DF的持水力增加了55.33%,膨胀力增加了60.67%,结合水力增加了21.74%,因此黑曲霉发酵可作为提高豆渣膳食纤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梁浩  谢欢  吴涛  艾东平  贾琳  刘思宇  张广韬 《电网技术》2022,46(3):1142-1148
针对目前现场投运机组励磁系统低励限制环节(under excitation limiter,UEL)控制参数几乎均采用默认定值且偏保守、同时对其稳定裕度缺少量化评估手段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测试的低励限制动作期间发电机组稳定裕度评估的实用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扫频获取现场UEL动作期间的闭环控制系统频域特性,结合发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