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436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岩质边坡的地震响应分析,与地震荷载的施加、动力边界的设定等一系列问题有关,采用动力时程法对某水电站尾水渠的岩质边坡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对地震荷载和渗流力的耦合作用下的响应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2.
王青峡  胡建平  王强 《轧钢》2012,29(2):17-20
针对以往矫直辊辊型设计推导方法复杂,理解困难,实际生产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用解析几何法推导了钢管矫直辊辊型曲线方程,并对钢管半径改变时矫直辊安装角度进行了近似计算,结果满足实际生产的精度要求。同时,探讨了钢管与矫直辊空间接触弧的形式、方程及长度。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Nomex/环氧树脂夹层复合材料1(1号材料)和Nomex/环氧树脂夹层复合材料2(2号材料)进行7天和14天湿热循环,测定了其吸湿、脱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号材料的饱和吸湿率和水分保持率均低于2号材料,1号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湿热性,分别对循环前后的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湿热循环对材料的剪切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其中对2号材料的影响尤为显著,1号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能力大于2号材料;同时,还讨论了湿热循环前后两种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4.
为了进一步研究富水覆岩长壁综放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机理,以大佛寺煤矿40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的方法,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并掌握上覆岩层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变形破断和裂隙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矿压显现明显,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63~72 m和27~33 m,在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的裂隙发展会波及洛河组砂岩,可能会对采空区和工作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研究结果可为大佛寺煤矿综放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对同类地质条件下的综放开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针对已有果蔬三维切丁断面易出现大弧形、倾斜等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切丁机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仿真分析推进滚筒与横切刀转速比在0.11~0.22、推进滚筒中心与横切刀中心水平间距在260~305 mm时切得的不同丁断面形状。仿真结果表明,引起切丁断面倾斜的主要因素是推进滚筒转速和横切刀转速的不匹配,当推进滚筒与横切刀之间的中心水平间距为280~300 mm、转速比n_1/n_2为0.11~0.22时,可取得较理想的切丁断面,其断面形状比较平直。为验证所得结论,在推进滚筒中心与横切刀中心水平间距290 mm、转速比为0.17条件下,分别进行10,15,20 mm 3种规格的切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切出的3种规格丁断面形状规整,断面偏差小,其断面相对偏差百分数最大为12.7%,达到了国外同类先进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6.
物流仿真技术是分析中厚板热轧生产线生产节奏、生产瓶颈、在制品库存、生产周期、产出率等,并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演示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中厚板热轧生产线的主要工艺过程,然后指明了应用物流仿真研究该问题的目的,并重点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如轧机轧制过程处理方法、冷床作业过程,冷却模型的集成方法、热分切定尺剪过程方法等。最后给出了一个中厚板物流仿真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7.
以专正能力培养为主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从实训教学的前期准备、实训教学过程和教学现场管理入手,提出具体措施,对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8.
为改进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电流的计算,将变压器的相分量模型与传统相分量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接有任意回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的变电站发生接地短路时故障电流分布和地网分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FCDFGS。通过软件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比较,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对影响地网分流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靠近变电站10~15个档距的参数对其影响很大,且各参数在达到一定值后,地网分流系数呈现"饱和效应"。最后提出了降低地网入地短路电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9.
在无线环境下压缩的视频序列对信道干扰非常敏感。传输错误不仅会影响当前帧而且会扩散到后续各帧。目前大多数利用时间和空间冗余特性的后处理错误隐藏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对这种传输错误进行修复,它们忽视了被修复宏块的邻居宏块在无线环境下极易丢失这个事实,仅在当前帧中进行错误隐藏,因而限制了修复的效果。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环境的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计算量较小,在当前帧和后续的B帧和P帧中都可达到较佳的图像质量。仿真结果证明,在无线环境下,该算法在图像质量和计算负载方面都是一种较优的错误隐藏方法。  相似文献   
80.
对光学中心镀制的HfO2/SiO2高反、增透和偏振膜等,用台阶仪、Normaski和原子力显微镜详细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微结构缺陷如孔洞,划痕和节瘤的形状,以及缺陷对应的激光损伤图貌.原子力显微图貌显示,节瘤缺陷表现为薄膜表面突起光滑圆丘,直径多为2~10 μm,为微米量级的膜料颗粒在镀膜过程中溅入薄膜形成.脉宽10 ns波长1064 nm的激光损伤实验表明,缺陷是薄膜激光损伤的主要诱导源,其中以节瘤缺陷的损伤阈值最低,划痕次之,孔洞最高,薄膜的零概率激光损伤阈值主要由节瘤缺陷的激光损伤能流密度决定.对应不同的缺陷,高反膜的激光损伤通常表现为孔洞,疤痕和层裂,疤痕为薄膜表面激光烧伤形成,层裂主要为激光强电场在膜层中形成驻波电场,造成应力变化所致,孔洞为节瘤缺陷激光损伤后形成,形状与大小和薄膜固有孔洞相似,直径多小于15 μm,其激光再损伤能力也与薄膜固有孔洞相似.激光损伤创面的台阶仪分析表明,HfO2/SiO2高反薄膜未镀SiO2半波覆盖层时,1-ON-1激光损伤使薄膜表面粗糙外凸,而镀了SiO2半波覆盖层的薄膜,激光损伤面内凹,表面光滑,抗激光再次损毁能力较前者强.(OH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