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可编程逻辑器件驱动电流噪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图像处理系统中,噪声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各种滤波电路以及图像滤波算法,有时也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论文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大型图像处理采集系统中互联信号的驱动电流,对系统噪声影响很大。找到驱动电流对噪声的影响规律,探索出一种设置驱动电流大小的方法是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Lattice的ispLEVER7.1实时改变驱动电流的设置,借助MATLAB 2008B分析工具,计算小同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以评估噪声影响。结果表明:兼顾图像质量,系统体积,尺寸,功耗,以及芯片驱动能力设置最佳驱动电流,对系统硬件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
在无线电网络中,邻近的地理区域内用同一个频道的用户过多就会引起无线电通信的拥塞.增加频道负荷约束,限制统一时间内用相同频道的用户数量来控制这一现象.给出了具有频道负荷约束的专用移动无线电网络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设计了求解特殊网络的具有频道负荷约束的频道分配问题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相似文献
23.
24.
针对无人作战飞机自主空战机动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机动决策方法。设计了反映空战态势的鲁棒隶属函数,并基于此设计鲁棒多目标决策函数;针对动作库在机动决策中的不完备性与传统优化方法求解时效性缺陷,运用基于自适应和精英反向学习策略改进的共生生物算法,对控制量进行优化进而完成机动决策;仿真结果表明,鲁棒机动决策结果更具优势且改进算法求解具有实时性,满足机动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25.
为了深化飞参数据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发动机转动件故障预测、剩余寿命预测以及气路健康等,为发动机保障决策和预测性维护提供参考。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结合相对向量机(RVM)、灰度模型(GM)用于发动机转动件、气路监测的状态监控和故障预测,选取波音某型飞机故障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能达到8.46%;采用卡尔曼滤波(KF)结合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并预测剩余寿命,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空发动机仿真数据集验证了模型能达到91.3%的准确率;采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结合深度置信网络(DBN)的方法建立发动机气路健康监控模型,经过大量QAR数据验证和测试,预测相对误差为0.43%。针对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开展研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开展了实验验证,通过有效的数据预处理和模型参数调节,使得故障诊断性能达到较高水准,为航空发动机的预测性维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常常根据自身的情况与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例如在政务领域,大量独立、分散、异构的信息系统存在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商务领域中,企业内部ERP、生产管理、财务、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大量系统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换;企业之间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需求。 相似文献
27.
自动制图综合集技术、艺术与制图人员经验于一体,长期以来其自动化、智能化研究进展缓慢。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化自动综合也成为了制图综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而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核心难题之一。本文提出基于案例归纳学习的道路网智能选取方法。该方法以制图专家道路网选取案例库为学习对象,以决策树算法为推理机,从专家案例库中自动归纳、推理来获取决策树,并转化为满足计算机自动执行的规则集,据此来进行道路网自动选取。从而解决了把难以形式化表达的制图专家经验自动转化为满足计算机自动综合要求的规则,并据此进行智能化自动综合这一难题。最后,采用实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专家案例库中自动获取核心规则,并进行自动综合,综合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制图专家的制图综合经验,同时具有普适性,从而为智能化自动制图综合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针对目前采煤机开采作业虚拟仿真大多根据预设轨迹进行三维仿真、较少考虑煤层负载影响、不能展现采煤机运行动态过程的问题,利用LabVIEW与Simulink的交互式程序开发技术,将采煤机开采作业的三维仿真、电气与液压系统仿真、具体工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采煤机开采作业机电液一体化虚拟仿真平台。在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通过对电气调速系统、液压调高系统的控制,实现滚筒转速和牵引速度自动调整,从而降低滚筒负载。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精确、形象地展现采煤机运行的动态过程与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的控制过程。在采煤机操作培训中,该平台能帮助采煤机操作人员掌握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的采煤机控制策略,避免实操风险。 相似文献
29.
30.
介绍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如何继承历史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历史文化、当代建筑设计和未来建筑发展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我国民族的智慧和结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