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对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对预测结果的评价均停留在常规统计学指标上,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某特定风电场所选取预测模型的优劣。简述了目前风电功率预测结果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预测误差评价和预报考核等指标的风电场输出功率实时预测效果评估方法,为不同地区风电场根据其风电输出功率变化的特点,选择预测模型以及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效果的工程检验提供依据。最后,利用吉林省某风电场实测数据,采用该评估方法对不同预测模型的实时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实现了该风电场不同预测模型间的择优,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散元法研究注浆过程中浆液与砂土颗粒之间的宏观和微观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压实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来制备砂土试样。分析了在不同的灌浆速度下,浆液的扩散方式,扩散范围和土壤强度的变化,以及注浆压力突增的原因。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泥浆颗粒的不断注入,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土壤强度不断提高。随着灌浆速度的降低,泥浆的扩散范围增加。灌浆压力激增的时刻与注入边界与砂粒的接触时间完全吻合,这解释了灌浆压力突然升高的原因。此外,揭示了实际工程中由于砂粒倒灌入注浆管而引起的注浆管堵塞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对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对预测结果的评价均停留在常规统计学指标上,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某特定风电场所选取预测模型的优劣。简述了目前风电功率预测结果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预测误差评价和预报考核等指标的风电场输出功率实时预测效果评估方法,为不同地区风电场根据其风电输出功率变化的特点,选择预测模型以及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效果的工程检验提供依据。最后,利用吉林省某风电场实测数据,采用该评估方法对不同预测模型的实时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实现了该风电场不同预测模型间的择优,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6061铝合金管开展三维自由弯曲成形的研究。方法 对不同弯曲半径的铝合金管进行了弯曲模拟成形,并根据模拟结果对铝合金管进行实际成形研究。结果 根据对6061铝合金管进行的弯曲半径为60, 70, 80 mm的有限元模拟成形结果,发现管材壁厚中性层向弯曲外侧发生明显偏移,且弯曲半径越小,向弯曲外侧的偏移量越大;管材内侧管壁增厚,最大增厚为17.2%,管材外侧壁厚减薄,最大减薄不超过4%,发现随着弯曲半径的减小,管材内侧增厚愈发明显,而减薄变化较小,同时对管材截面畸变进行分析,发现最大椭圆度不超过8%;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实验结果与设计模型,发现管材模拟的弯曲半径最大偏差不超过8%,实验结果则不超过6.5%,而管材模拟的弯曲角度最大偏差不超过4.5%,实验结果则不超过3%,同时发现当弯曲较小时,内侧发生明显起皱,而弯曲外侧也有轻微壁厚减薄导致的畸变缺陷,这与模拟结果吻合。结论 管材壁厚中性层向弯曲外侧偏移与自由弯曲系统轴向推力PL有关,轴向推力使得管材的受压区域增加,而受拉区域减小,导致壁厚中性层外移;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拟对实验成形指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自由弯曲变形区长度优化研究,获得外径为15 mm、壁厚为2 mm的6061-T6铝合金管材的最优A值。方法 从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程序入手,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对管材三维自由弯曲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成形过程中管材弯曲变形区的受力过程变化,分析变形区长度(A)对弯曲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基于最优的变形区长度,对制冷系统管路中的6061-T6铝合金复杂空间弯曲构件进行仿真模拟及实际成形试验。结果 试验成形构件尺寸与模拟成形构件尺寸相近且均接近设计尺寸,试验成形构件最大壁厚减薄率不超过9%,最大截面畸变率不超过5%,具有较好的成形质量。结论 目标构件的有限元模拟及成形试验验证了变形区长度优化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蔡达理  熊昊  张晨曦  魏飞 《化工学报》2020,71(9):3849-3865
化学工业基于对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操纵,在横跨超12个数量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解决传递问题,为人类社会创造和生产新物质。石油的发现和利用将化学工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支撑了现代社会的运行,但对中国而言,“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发展煤化工在中国有独特的战略意义。与石化行业常见的烃类裂化过程不同,现代新型煤化工依赖于小分子原料的自组装,依靠择形分子筛的控制作用高选择性制备燃料和化学品。因此,在亚纳米尺度下,即小分子在择形分子筛上的反应和传递行为不能再被视为连续,而是离散的,这导致了宏观上的拟相变失活等一系列现象。因此,需建立新的方法论理解分子筛上的离散反应和传递行为,用以认识离散尺度在十几个数量级空间和时间尺度延展后对宏观化学过程的影响。本文以纳尺度下分子筛内的离散传递现象为基础,综述了运用图论、小世界网络和先进表征手段分析分子筛内失活与传递现象的研究及发现的一系列新现象,并介绍了基于此进行的分子筛原子级精准结构调变及其对宏观煤化工过程带来的革新。面向未来,本文建立的分析分子筛内离散行为的范式将对精确调变分子筛结构、开发下一代煤化工工艺流程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LED大屏幕异步控制器扫描驱动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LED大屏幕异步控制器扫描驱动模块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Verilog HDL对CPLD进行编程,并与双口RAM通信,实现了多种扫描方式,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和模糊聚类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实时预测能够滚动地修正日出力计划曲线,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分析风电场不同机组出力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和模糊聚类技术将不同的机组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实时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累加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以中国吉林省某风电场的实测风电数据为例,进行了实时预测,结合国家能源局对风电功率实时预测预报管理要求中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准确率最大提高2.57%,合格率最大提高4.23%,均方根误差最大下降3.21%,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Gastin.P最小反例的算法思想,然后结合著名的Needham-Schroeder公钥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非形式化分析,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算法用于分析网络安全协议的有效性。针对Gastin.P算法中存在对已遍历的状态重复遍历的缺点,结合语法重定序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框架,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