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基于P2P流媒体播放模型的内容发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畅  杨宇航 《信息技术》2007,31(3):73-75
P2P流媒体播放软件的出现对现阶段的电视与网络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使得在网上远程实时观看播放节目成为可能。阐述了基于P2P流媒体播放模型的几种内容发布策略,并经过计算与模拟仿真得到了最佳内容发布策略。  相似文献   
152.
基于链接分析的重要Blog信息源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链接分析的对Blog信息源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发现重要Blog信息源,既体现了Blog信息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作弊链接对链接分析结果的影响,能为用户阅读信息提供方便,并可望为Blog信息检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了证明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还提出了Blog信息源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对比了重要Blog信息源量化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评分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此方法和评价指标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3.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是判断煤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对于厚煤层中优质储层的识别意义重大,但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难以通过单一手段全面表征。以扫描电镜电子成像技术(SEM)为基础,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在孔径探测范围及精度上的互补开展联合分析,实现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伊敏组褐煤样品全孔径结构表征,并探讨褐煤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煤样总孔容、总孔面积随孔隙尺寸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伊敏煤矿等煤样孔体积的贡献主要来自大孔;吸附面积主要由微孔及过渡孔提供。牙克石煤矿煤样孔体积的主要贡献来自微孔,微孔贡献总孔面积的82.07%。②显微组分中腐殖组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过渡孔发育;惰质组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中孔、大孔的发育。③煤样结构保存指数、森林指数与总孔容呈正相关关系,与总孔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总孔容随凝胶化指数增大而减小,与总孔面积变化规律相反;地下水流动指数与总孔容、总孔面积间关系不明显。④成煤环境为无覆水的氧化环境,形成原生组织孔丰富、中孔—大孔为主、孔隙形态以槽状孔或狭缝孔为主的孔隙结构。成煤期覆水程度较深时,煤层凝胶化程度高,植物原生组织孔减少,中孔—大孔优先被矿物填充,孔隙结构呈低孔容、高孔面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刘彦  陈弘  杨宇航 《计算机工程》1999,25(10):57-59
提出VPN接入设备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的应用模型,层次划分和内部详细结构,阐述实现VPN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5.
泡菜坛/池的密封性是影响泡菜“生花”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空气对“生花”酵母菌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影响酵母菌“生花”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有和无空气条件下培养的“生花”酵母菌共筛选到183个差异基因,其中42个基因显著上调,141个基因显著下调(P<0.05)。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葡萄糖苷酶活性、阿拉伯糖脱氢酶活性和核糖体亚基等功能。差异基因富集到34个通路,其中核糖体通路是差异最显著的通路,包含RPL4、RPL10、RPSA等19个基因上调和RPS2、RPS15基因下调。脂肪酸合成通路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通路中差异基因FAD2上调,FAS1、FAS2、SCD等6个基因下调。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在有空气培养条件下,关键基因FAD2、RPL4和RPL10较无空气培养显著上调(P<0.05),与转录组预测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泡菜“生花”酵母菌的“生花”机理以及泡菜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6.
针对典型复合材料轴对称结构的外部声辐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结构完整边界的广义谱-配点边界元法的结构声辐射分析模型。从一阶剪切层合壳理论出发,推导了复合材料结构振动能量方程,引入广义谱方法和边界元方法的思想,将Helmholtz积分方程转化为边界积分方程,再将位移、声学变量和Green函数等展开为周向Fourier多项式和轴向Chebyshev多项式的形式,经化简得到一维半解析声振耦合求解的声场方程。对于浸没在轻质和重质流体中的壳体结构,均采用强耦合的处理方式对结构声问题进行求解。通过数值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各向同性均匀材料和正交各向异性球-柱-球复合壳体的声辐射问题,并讨论了不同载荷方式、铺层角度等因素对复合壳体结构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铺层为[90°/±θ/0°]S的玻璃纤维材料复合壳体结构,随着铺层角的增大,组合结构的轴向拉伸和弯曲刚度逐渐减小,周向的刚度得到加强,并在结构弯曲-扭转耦合效应的作用下,壳体结构的辐射声功率级响应曲线的峰值频率向高频发生偏移。  相似文献   
157.
通过浸渍法制备大孔强碱型树脂基纳米羟基铁复合材料(nFeOOH-D201)以提高树脂去除Cr(VI)的能力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由于羟基铁颗粒(20~100 nm)被均匀负载到D201表面,因此nFeOOH-D201不仅保留了D201的静电吸附能力,还获得羟基铁的络合能力,相比于D201其对Cr(VI)的去除率提高了24.1%,并表现出更强的抗其他阴离子如NO3-和SO42-竞争吸附的能力;可采用醋酸对吸附后的nFeOOH-D201进行脱附,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其对Cr(VI)的去除率依然可达33.9%,是D201的3.7倍;可使用1 mol/L盐酸溶解nFeOOH-D201表面的nFeOOH并重新负载,再生率达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羟基铁改性可显著提高D201的Cr(VI)去除能力和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58.
该文以白萝卜为原料发酵泡萝卜,探究了6种发酵剂对泡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剂发酵的泡萝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法探究挥发性成分与菌种相关性,采用闪现剖面(flash profile, FP)法比较腌制萝卜的品质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发酵剂发酵的泡萝卜共检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2种、醇类27种、萜烯类5种、酸类10种、醛酮类4种、烷烃类4种和其他13种,不同的发酵剂发酵泡萝卜所含各类组分的含量和占比均不同。挥发性成分与菌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种发酵剂菌种与挥发性成分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且真菌和细菌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的物质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植物乳杆菌、耐酸乳杆菌和沙雷氏菌是发酵过程中主要细菌组成,毕赤酵母是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组成,与醇类、酯类、酸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显著正相关(P<0.01)。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剂发酵的泡萝卜的挥发性成分可被明显区分,感官分析结果与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重合度较高。综合实验结果,HS发酵剂发酵的泡萝卜挥发性风味成分表现较优,并且该发酵剂发酵的泡萝卜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9.
微细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填充物,广泛地应用于造纸、油墨、橡胶、塑料等行业。随着当前碳减排行动的日趋深入,微细碳酸钙制备从原料到工艺路线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利用工业高钙原料,如钢渣、电石渣、废弃石膏等作为钙源耦合CO2制备微细碳酸钙的技术越来越被关注。本文综述了CO2矿化高钙固废制备微细碳酸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采用氧化钙、氢氧化钙、硫酸钙以及高钙基工业固废等材料制备微细碳酸钙进行了具体介绍。比较了在不同材料与CO2矿化反应制备碳酸钙的技术特性以及优化碳酸钙产品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对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微细碳酸钙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环境经济性评价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初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CO2矿化高钙固废制备微细碳酸钙的规模化应用主要受限于碳酸钙结晶速度快、运行成本高及能源强度大等方面。为更好地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建议如下:一是针对碳酸钙结晶过程,着眼于微观反应机制和高钙固废材料特性,开发有效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控制方法;二是将工业固废资源化与合成精细化碳酸钙技术耦合,推进特定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160.
利用硅酸二钙(C_(2)S)常压碳化生成CaCO_(3)作为粘结剂将珠光颜料固定于陶瓷坯体上,制备出具有珍珠光泽的免烧釉,无需经过高温烧结。考察了吸水率、碳化时间、水胶比及β/γ-C_(2)S质量比对CaCO_(3)含量的影响;最后通过XRD、TG、FTIR和SEM等手段分析了釉中C_(2)S和CaCO_(3)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通过三维景深光学显微镜评价了釉层表面珠光效果。结果显示:当B^(3+)掺量为1.0%时,对β-C_(2)S晶型稳定效果最好;当m(γ-C2S)∶m(β-C_(2)S)=80∶20、吸水率为15.34%、碳化时间2 h、水胶比为8时,可得到最高含量的CaCO_(3);当珠光颜料掺量为20%时,可获得最佳的珠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