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主要阐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通过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白垩纪-古近纪(K/ Pg)界线地层蕴含了全球性的地质事件信息, 特别是显生宙第5 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如恐龙的灭绝), 该界线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目前国内约30 个地区发现了陆相K/ Pg 界线,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 证据包括恐龙蛋铱含量及碳氧同位素, 恐龙牙齿及蛋化石、 微球粒、 黏土矿物、介形类动物群、 轮藻、 孢粉和环境磁学变化, 多为古生物方面的研究, 这些证据所反映出的气候信息相似,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呈现出等时性和普遍性。中国陆相K/ Pg 界线与国外海相K/ Pg 界线相对比, 由于陆相地层的缺失、 生物演化关系及保存条件的制约, 其研究难度大、 程度低、 进展缓慢, 中国发现的大部分K/ Pg界线点论据不甚充足, 有2 个或2 个以上证据链的界线点只有9 个。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比表面积椰壳基活性炭作电极材料,分别以1 mol/L(Et)4NBF4/PC、1 mol/L LiPF6/(PC DMC EMC)、1mol/L LiPF6/(EC DMC EMC)和1 mol/L LiClO4/PC作为电解液,组装成有机体系双电层电容器.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进行测试,考察采用同种电极材料情况下,各种有机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在不同充电电压下均以1 mol/L LiClO4/PC为电解液时得到最高比电容值(2.5 V时高达 123.5 F/g),1 mol/L(Et)4NBF4/PC的比电容值也比较理想(2.5 V时为104 F/g),且其内阻最小,功率特性最佳.综合分析得知,以1 mol/L LiClO4/PC为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综合性能最佳,且此电解液价格较1 mol/L(Et)4NBF4/PC低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明确了焉耆盆地勘探思路,指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可划分出北部凹陷及南部凹陷两个含油气系统,二者形成的关键时刻均出现在新生代,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密切相关,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各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匹配优于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为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油气藏,由于较大型断裂对油气保存不利,且含油气系统油气就近运移油气藏集中于生油窗内及其边缘,所以下一步的勘探应注意含油气系统生油窗边界地区的岩性圈闭和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圈闭。  相似文献   
15.
上扬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薄层状、纹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之上普遍发育与风暴作用有关的角砾状灰岩、"错时相"扁平砾屑灰岩、丘状交错层理颗粒灰岩或粉砂岩,这一现象在南阿尔卑斯、伊朗、克什米尔等地的早三叠世早期地层中也广泛存在,其等时性有待深入研究.从薄层状、纹层状灰岩到砾屑灰岩的岩性转换表明,特提斯洋沿岸陆架地区的古海洋水动力条件在早三叠世早期经历了从停滞到动荡的显著变化.岩石学特征显示纹层状、薄层状灰岩泥质含量较高且普遍缺乏反映浅水暴露的沉积构造标志,表明其形成水体相对较深,为低能环境的产物,指示了当时静止、停滞的海洋环境;角砾状灰岩、扁平砾屑灰岩中丘状交错层理以及"菊花状"构造的大量出现则表明其形成是风暴引起的高度搅动的水体对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进行打碎、撕裂、搬运等再改造作用的结果,代表了动荡的海洋环境.薄层灰岩、纹层灰岩中生物扰动较弱,反映了P-T事件后萧条的海洋生态系统对底栖生物垂直钻孔作用的限制,生物扰动作用的缺乏有利于薄层、纹层灰岩的发育和保存;而触发大范围砾屑沉积的风暴活动则可能与当时全球CO2增多导致的全球交暖、海水温度升高,特提斯洋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盛行的巨型季风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吴奕环  易炜  时志强  武长城  王静 《电源技术》2012,36(12):1800-1803,1826
采用富含微孔的导电炭黑BP2000和无孔导电炭黑VXC72作为导电载体材料,分别与单质硫进行复合制备硫-导电炭黑复合材料,研究微孔孔隙对硫-导电炭黑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低温氮气吸附法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扫描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硫与导电炭黑复合后,能较好地改善单质硫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高比表面积微孔结构的炭黑BP2000因其高吸附性可限制聚硫离子的溶解和扩散,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样品S/BP2000在100 mA/g充放电时,首周放电比容量达1 274.4 mAh/g,硫的利用率达到了76.1%;在1 600mA/g的大电流密度充放电时,其放电容量明显高于S/VXC72与单质硫电极,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经过120次循环后充放电效率保持在99.1%,较之普通硫电极其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硬炭与锂源自放电这种简单的预锂化方法可使锂嵌入硬炭,而后以预锂化硬炭和活性炭分别为负极和正极组装了锂离子电容器,研究了负极预锂化时间对锂离子电容器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锂化时间的延长,比容量先增大后减小,15 h为最适宜预锂化时间.经过15 h预锂化的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97.2 Wh·kg-1)和功率密度(5 412 W·kg-1)、最小的阻抗和良好的循环性能(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能量保持率为91.2%).三电极数据表明锂离子电容器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源于正负极材料各自处于合适的工作电压区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层序地层经典模式,运用地层垂向和横向综合对比的方法,在野外露头上对马角坝地区石炭纪地层进行了三级层序及沉积相上的分析。研究剖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1个Ⅰ型层序,4个Ⅱ型层序,认为马角坝地区石炭纪为一套局限—半局限、开阔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商品活性炭RP20为原料,以1mol/LTEMABF4/PC和TEABF4/PC作电解液组装纽扣型电容器;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对称和非对称铵盐电解液对活性炭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铵盐电解液TEMABF4/PC由于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小的离子尺寸,具有比对称铵盐电解液TEABF4/PC更大的放电电容和更好的功率性能。活性炭(RP20)电极在TEMABF4/PC电解液中具有最高可达108.0F/g的放电比电容和27.3Wh/kg的比能量,并具有大于1.29kW/kg的比功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双电层电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CO2物理活化法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由氮气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其在30%KOH水溶液中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所得活性炭收率下降,比表面积、总孔孔容和质量比电容不断增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宽孔径分布的试样APF953,具有最高的质量比电容值,电流密度由50mA·g^-1提高到500mA·g^-1时,其放电比电容由183.36F·g^-1降低到175.68F·g^-1,容量保持率达到96%,显示出良好的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