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49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型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5,他引:12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型燃烧电厂锅炉的NOx排放特性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排放特性复杂,受煤种,锅炉设计结构,操作参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对某台600MW四角切圆燃煤电厂锅炉的NOx排放特性进行多工况热态测试的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自学习特性,建立了大型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根据燃煤特性及各种操作参数准确预报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特性,如结合全局寻优技术,可为大型电厂锅炉通过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2.
解决300MW锅炉炉内严重结渣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池作和  周昊  蒋啸  徐璋  岑可法  易绪涛  王维 《热力发电》2002,31(5):34-36,57
某电厂300MW机组锅炉因炉内严重结渣限制了锅炉出力。通过现场和实验室试验,查明了引起炉内结渣的主要原因,制定了燃烧器改造和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在一次风喷口中加导流板,减少气流的偏转,并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冷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次风加导流板前后气流偏转和炉内流场的变化,用蒙特卡洛法计算了加导流板前后炉内温度场的变化。基于试验和计算结果,确定了导流板尺寸。改造方案实施后,解决了炉内结渣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两部份,第一部份阐述了自由射流的紊流结构,发现紊流参数的分布和平均参数的分布有着显著的不同,对此给予一定的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对 Prandtl 的新旧理论进行了验证,发现紊流微团“混合长度”和紊流粘度系数在射流横截面基本上是同一数量级,并近似保持不变,而沿射流纵向则线性地增长。文章对的平均速度分布公式的实质进行了讨论。第二部份给出了射流绕园柱及错列管簇(?)尾迹的紊流结构,对试验结果提出了详细的分析,证明非流线型物体是紊流脉动“发生器”。本文主要测量了二元脉动参数,部份地测量了三元脉动参数。  相似文献   
104.
600MW锅炉偏转二次风系统炉内流动和NOx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某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偏转二次风系统,炉膛下部二次风大角度正切,上部二次风和OFA风反切削旋,因而在炉膛截面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式形成分级燃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布置方式能抑制炉内结渣,减轻炉膛出口扭转残余并能降低NOx排放量。本文通过对该600MW锅炉进行冷热态多工况试验,摸索偏转二次风系统的炉风空气动力特性和热态运行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对炉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过  相似文献   
105.
烧碱蒸煮炉应用水煤浆燃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低污染煤基液态燃料--水煤浆特性及在烧碱炉上的应用.可在原燃煤或燃油的炉灶上进行简单改造,增加稳燃室和水煤浆卸、储、运等系统,就能满足水煤浆燃烧要求.燃烧效率在97%以上,燃烧温度可灵活调节,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和环境改善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6.
By synthesizing reactive powders via a self-sustaining combustion synthesis, the glycine-nitrate process, the gadolinium-doped celia (GDC) with the chemical formula Ce0.8Gd0.2O1.9 was prepared. The resultant powders were dispersed with the terpineol as the dispersant through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ball milling and high-shear dispersing. Coagulation factor (CF) was used to mark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on the nano-scale GDC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agglomeration on the densification behavior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gglomeration retarded the densification at the sintering stage. The powders with better dispersion exhibited a higher sintered density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fter effective dispersion treatment, GDC could be fully densified at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300 ℃. The densification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high sintering kinetics of the ceramics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agglomera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07.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液相系统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毅  高翔  林永明  骆仲泱  岑可法 《热力发电》2007,36(12):11-13,2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工艺是我国电站锅炉烟气脱硫的最主要技术,其液相系统的设计对于整个工艺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系统能量平衡与液相平衡对石灰石-石膏喷淋塔WFGD液相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4个实际WFGD项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国外WFGD技术提供商给出的计算结果比较吻合。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石灰石-石膏喷淋塔WFGD项目的设计与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8.
设计了一个直接处理原生垃圾的管式布风流化床焚烧大型试验炉,并进行焚烧试验,研究垃圾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表明,该新型焚烧炉在处理原生垃圾时,具有良好的排渣性能和稳燃性能,在合适的工况下,该焚烧炉可保持较高的整体炉温,炉膛平均温度维持在900 ℃以上,燃烧效率可达96%以上,HCl、SO2、NOx、二噁英的原始排放体积分数分别为58 ×10-6、27×10-6、207×10-6,以及质量浓度为0.223 I TEQ n g/m3, 以上排放指标都达到或优于国家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此新型流化床焚烧技术不仅适合于处理热值较高的垃圾,也适合于处理低热值垃圾.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所提出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 5.2研究了煤中多种有害元素随气化压力及温度的变化,以及在气化炉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到了随煤气温度的降低,各有害元素在煤气中可能的化学形态及物理相的转化规律.同时,考察了含有污染元素的气化炉固相产物随物料循环进入燃烧炉后,在O2/CO2气氛下的最终热力稳定形态.研究结果将为该近零排放煤利用系统抑制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控制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零排放煤利用系统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横向椭圆射流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大型电站锅炉横向再燃射流的穿透性,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射流速度比率为10的横向圆管湍流射流和椭圆湍流射流,基于射流速度50 m/s的雷诺数为16 600.模拟结果表明,圆管射流中心轨迹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方向因子为0.3的椭圆射流的穿透能力远大于圆管射流穿透力.计算捕捉到了射流上游由开尔芬 亥姆霍兹不稳定性引起的剪切层涡卷、始于近场并主宰远场的逆向旋转涡对和圆管射流尾涡区的垂直上升尾涡.与圆管射流相比,椭圆射流的剪切层涡卷的强度大大减弱,逆向旋转涡对狭长对称,尾涡区的垂直上升尾涡并不明显,这是椭圆射流穿透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