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稀土改性碳纳米管宽带吸波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碳纳米管为雷达波吸收剂进行稀土掺杂后,和环氧树脂充分混合,制成复合吸波涂料并涂覆在铝板上制成吸波涂层,使用反射率扫频测量系统检测碳纳米管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用适量稀土氧化物改性后,碳纳米管的吸波性能大幅提高,在8.40~16.08GHz频段内,反射率R〈-10dg,带宽迭7.68GHz,峰值R=-29.10dB,波峰在10.88GHz。反射率R〈-5dB的带宽达10.60GHz。  相似文献   
22.
0INTRODUCTION~nocSeveralkindsofmulti-wavelengthpyrometershavebeendesignedandwidelyusedsince19791i--11].ThegeneraleXPressionbetWeenemissivityandwavelengthmustheintroducedtOsolvetheproblemdeterminingtinetemperatureforallendssivityhehabviors.TheexpressioncannotbepredictedandtheaccuracyoftrUetemperaturecannotbeestimatedafterdatatreatmenteither.TheeXPressionsassumedforE(A)include:Wherenisthechannelnumberofthemulti--wavelengthPyrometer.C.t..['jconcludedaPessidristicviewthattheaccuracyreqUi…  相似文献   
23.
二硫苏糖醇(DTT)作为剪切剂,对高阶多硫化物进行剪切阻止其溶解,抑制穿梭效应的产生。以二硫苏糖醇(DT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阻隔层,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DTT/MWCNTs阻隔层的锂硫电池在0.2 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674 mAh/g,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99.9%。在1 C充放电30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保持在780 mAh/g,是首次放电容量1 094 mAh/g的71.3%,且库伦效率保持在95.3%以上。在5 C和10 C倍率下充放电,电池比容量分别达到597和214 mAh/g。  相似文献   
24.
通过简单高能球磨和高温热解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Si/C电极复合材料,聚丙烯腈(PAN)包覆的纳米颗粒(Si@PAN)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混合,制得Si@环化PAN/MWCNTs(Si@c-PAN/MWCNT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覆在纳米Si外层的高温热解后的PAN能够有效缓冲Si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产生的应力,同时MWCNTs作为Si@c-PAN的基体阻止Si@c-PAN颗粒的团聚,也提高了Si@c-PAN/MWCNTs复合材料电极的导电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i@c-PAN/MWCNTs复合材料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2 A/g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 098 mA?h/g,库伦效率达到86%;循环50次后Si@c-PAN/MWCNTs复合材料电极的可逆比容量仍能够达到1 278 mA?h/g,在2 A/g放电时其比容量为600 mA?h/g,仍保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张福才  孙博君  孙晓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2):226002-0226002(6)
在多波长温度测量系统中,光谱发射率假设为波长或温度模型来实现真温的求解。由于模型假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光谱发射率模型与实际光谱发射率的变化规律可能不符,会造成较大的真温反演误差。另外,光谱发射率与波长或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通用性较差,尤其是待测辐射体发生改变时,这种关系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了获得正确的真温,首次将优化思想引入到方法中,建立了单目标极小值优化法(Single Objective Minimiz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SMO)完成真温反演。新方法无需建立光谱发射率和波长或温度之间的模型,降低了真温求解方法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与原有的光谱发射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也称二次测量法,Second Measurement Method,SMM法)相比,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新方法与二次测量法相比,反演速度提高了95%以上。  相似文献   
26.
红外热像仪精确测温技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实现红外热像仪对温度的精确测量,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推导了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真实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讨论了发射率对测温精度的影响,分析了用红外热像仪进行精确测温的条件,探讨了环境、大气和热像仪本身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绘制了各种因素对测温精度影响的理论曲线。结果表明:发射率为0.7时,真实温度为50℃,发射率偏离0.1时,对于3~5 μm热像仪来说,测温结果偏离真实温度0.76~0.89 ℃; 对于8~14 μm热像仪来说,测温结果偏离真实温度1.56~1.87℃。本研究结果对提高热像仪测量温度和表面发射率的准确性,减小不必要的测量误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7.
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晓刚  曹素芝 《材料导报》2007,21(7):153-155
通过对镀Ni前碳纳米管的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在碳纳米管表面增加活化点,成功地在碳纳米管表面镀上一层金属Ni,并用TEM对镀Ni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用强酸对碳纳米管氧化处理后,可在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官能团,改善表面性能,有利于对碳纳米管进行敏化和活化处理.尽可能多的活化点将有利于金属Ni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从而获得连续的金属Ni镀层,提高化学镀的质量.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以高温熔融法制备发泡陶瓷,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来研究烧结制度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综合分析得出最优烧结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和体积密度影响由大到小的烧结制度参数排名均为烧结温度、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烧结时间;对发泡陶瓷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29.
分光式便携比色高温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棱镜分比色温度计中,采用成象光谱焦平面结合象差匹配技术限定工作波长和带宽,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提高了稳定性;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低功耗设计,不仅实现了多功能,而且用电池供电系统即可工作。  相似文献   
30.
运用数值模拟、试验采场现场监测对小官庄铁矿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的断面形状和进路尺寸参数进行了研究。对矩形、半圆拱、三心拱、六边形等4种典型断面进行了应力应变模拟计算,从进路周围塑性区分布、主应力差分布以及位移变形分布3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试验采场位移监测数据,认为合理的断面为六边形;针对进路尺寸参数的高度、宽度、长度3个因素对采场的影响,通过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竖直方向位移正交数据表的分析,得出最优的参数为进路宽度3.5 m、进路高度3.5 m、进路长度60 m,该参数在现场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小官庄铁矿的充填采矿方法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对类似矿山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