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1.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驱动力 能通过统一的网络提供综合业务一直是全球通信业追求的目标。早期提出的ISDN以及B—ISDN都体现了这种思想。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下一代网络也充分体现了“融合”的思想,网络融合无疑是NGN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析了北京电信1998年新建100个用户光缆的必要性,介绍了北京电信用户光缆环的结构,光缆的选用以及配纤方式等。  相似文献   
33.
1、NGN与软交换的产生背景及基本概念 目前的网络无论是PSTN还是互联网都难以满足人们对话音、数据与多媒体融合业务的渴望,难以实现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以任何方式通信的美好愿望。另外随着电信行业管制的放松,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加剧,谁能够提供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业务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PSTN由于固有的局限性,无法快速灵活地开发出新业务,而且新业务部署成本高。互联网虽然部署业务相对容易,但是IP网络  相似文献   
34.
5GC通过NFV技术在通用硬件上实现网元功能,具有资源灵活共享等优点,但是5G的uRLLC、eMBB等应用有超低时延、高带宽等要求,对核心网UPF的转发时延、带宽、抖动、丢包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部分业务处理卸载到适合大规模转发和并行计算的硬件加速卡,可提供更好的转发特性,总结并分析了UPF的转发流程,并对当前的硬件加速技术和加速方案进行介绍,提出了目前UPF硬件加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UPF硬件加速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5.
曹畅  张帅  刘莹  唐雄燕 《电信科学》2020,36(7):55-62
面向未来网络中计算与网络紧密结合、"算网一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控制方案的算力网络编排模型,并分别介绍了实现过程的关键技术。从方案与技术分析来看,基于电信运营商通信云和承载网协同的算力网络编排方案可以较好地适应未来移动边缘计算(MEC)站点成网后边边协同与云边协同的业务需求,增强了网络对业务的感知与调度能力,而集中式或分布式控制方案的具体选择与运营商通信云能力和承载网的演进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城域宽带网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唐雄燕 《电信科学》2001,17(1):10-13
本文分析了发展城域宽带网涉及到的一些主要技术,重点阐述了电信运营商建设城域宽带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7.
"2009年初,3G正式在国内启动,运营商针对3G服务推出了全新品牌,天翼、G3、沃等已纷纷亮相,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新信息时代的萌动。纵观各大运营商近期对3G业务的宣传,除了更高的连接速度以外,互联网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实际上,对于广大用户而言,3G如何带来方便简洁的应用和更直接的体验,将是运营产业链面对的全新问题,诸如如何推出有针对性的业务,提供实用化的应用内容以及物美价廉的终端,关系到3G的客户感知甚至影响整个3G的发展进程。本期我们请三位专家就目前启动的3G市场表述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实施和3G牌照的发放,我国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长期分业经营的格局宣告结束,我国电信业将步入3G发展和全业务经营的新时代。我国电信重组后形成的3家全业务运营商各有特点,中国移动无论是业务收入还是用户数都占据我国电信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移动业务上有绝对领先优势,而在移动业务领域相对弱势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可以利用在固定网络和固定宽带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固定移动融合业务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将简述IMS的发展,分析FMC的驱动力和实现方式,提出固网运营商的IMS引入策略和向基于IMS的NGN演进路线。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