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工业技术   3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71.
纯粹奥迪     
为提供至高无上的奥迪精神文化体验.使顾客全方位感受奥迪的优质服务.两个优秀的团队德国Raumwak概念设计公司和筑博·依维思高设计公司(Mi2).两位德国设计师Andteas Thomczyk和Jon Prenget合力打造了这个优雅而纯粹的展厅,这也是他们与奥迪的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72.
73.
在许多软件工程阶段中,软件需求分析是重要阶段之一.当前,它在电子信息领域,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期间,可以提供精确的需求分析.此外,可判断确定整个软件的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软件的准确性、特异性和完整性.分析研究软件功能和使用方法是为了了解掌握软件设计理念,以确定该软件和其他程序接口设计方法和结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4.
75.
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建设需以其修复后的场地稳定化程度评估判断为前提。由于垃圾填埋场的修复治理及稳定化评估多以环境工程为主导,风景园林相关研究较少,致使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建设受到诸多限制。如何在环境工程与风景园林深度协同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稳定化评估的垃圾填埋场再利用建设适宜性决策机制是垃圾填埋场再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鉴于此,以跨学科合作视角,基于垃圾填埋场稳定化空间格局评估研究,构建垃圾填埋场再利用建设适宜性决策机制,并应用于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再生实践中,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再生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新的技术策略方法,为同类型棕地再生研究与实践的拓展提供借鉴与指引。  相似文献   
76.
通过应力测试、硬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和表面粗糙度实验分析了不同喷砂表面覆盖率对7075铝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砂表面强化过程下,随着覆盖率的提高,表面粗糙度稳定在1.9~2.2μm,表面硬化,且硬度稳步提升了约30%,压应力强度较喷砂前提高了约3倍,同时,改善了表层变形均匀性;覆盖率的提高,不仅提高表面完整性性能,而且对构件形状稳定有积极作用。对数据分析发现,400%覆盖率的喷砂件自然时效后变形回弹可控制在(3±3)μm以内,说明300%~400%覆盖率使材料表面完整性性能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77.
车春霞  韩伟  唐瑜  梁玉龙  钱颖  谭都平 《工业催化》2014,22(10):791-793
国内采用碳二前加氢工艺的乙烯装置总产能达11.74 Mt·a-1,因此开展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Ag/α-Al2O3碳二前脱丙烷工艺前加氢催化剂,并与同类进口催化剂进行1 000 h对比评价。结果表明,Pd-Ag/α-Al2O3催化剂1 000 h乙炔转化率为91%,丙炔+丙二烯转化率为33%,乙烯选择性为55%,总体性能与进口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78.
提出将改进形态Haar小波(IMHW)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测距中。从信号的时域上提取奇异点,能够较为快速和准确地定位奇异发生的时刻,适合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大量ATP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IMHW变换的行波测距能够准确地提取行波信号的波头位置,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IMHW变换主要是加减和取极值运算,与经典Mallat小波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结构简单,算法量较小,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7075航空铝合金薄壁框架件加工变形的预测是构件形变控制领域的技术难题,掌握铝合金薄壁框架件上的加工应力分布对预测构件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在实验基础上,利用层削法和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技术,建立了薄壁框架件的应力与弯曲变形的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加工应力和初始应力对构件实际变形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以这两种应力场分布为主变量,构建了薄壁框架构件应力与变形的函数,完成了对构件最大变形挠度的计算.通过比较实验所测构件变形值与计算得到的变形结果发现:构件实际测量最大变形量基本处于数学解析函数计算变形区间内,数据偏差在20~50μm.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初始应力、结构尺寸、加工参数条件下,解析函数能有效地预测出薄壁框架件加工后的变形,可为薄壁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提供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80.
陈孝文  李仁仆  张程  赵健  张德芬  唐瑜  谭盖 《材料导报》2016,30(Z1):399-401, 405
对新型建筑用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在室温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示波冲击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评价了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的强度、硬度、韧性和微观组织及其精细结构。结果表明:新型建筑用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具有很好的强韧性,室温下该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100 MPa左右,冲击功达到100J左右。冲击断口分析表明断面有较多的韧窝,为韧性断裂,微观组织分析表明该钢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界处含有较多位错,位错相互缠结产生较强的应力场,从而显著提高了钢的强度。镍的添加和粒状回火索氏体结构使得该钢具有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