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通过对触针几何形状的分析,论述了触针对粗糙度测量精度的重要影响。它对合理选择不同规格测量仪、触针和相关测量技术指标,减小测量仪示值误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我们研制开发的CAI软件,它是针对晶体管放大原理的模拟仿真要求,以C语言为工具,综合地运用各种程序功能和语言技巧,形成晶体管放大原理的12种动态屏幕显示功能,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直观理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气缸套内表面平台珩磨网纹评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气缸套平台珩磨网纹的评定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改为基于粗糙度轮廓支承长度率曲线、幅度分布曲线、轮廓高度三个方面的三组参数 ,在实现准确评价平台网纹结构的同时 ,对珩磨工艺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接触强度的最小尺寸凸轮机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刘远伟  常勇 《机械设计》1997,(10):10-13
本文从凸轮副接触应力σH(r,φ)的表达式出发,构造起其相当函数J(r,φ)的三维立体图象,并借助此立体图象对最佳滚子半径r*的客观存在性给予了清晰、直观的几何解释和论证,最后给出了求解最佳滚子半径r*的通用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5.
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表面粗糙度理论与标准的历史 ,分析了精密加工表面性能评价对表面粗糙度理论及参数的新要求 ,对表面形貌评定的分形法、Motif法、特定功能参数集法进行了论述 ,指出了表面粗糙度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增大工作空间和提高灵巧度是并联机床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运动学反解,采用三维搜索的方法得到了带约束条件的交叉杆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利用自然坐标法推导了该机床的新型雅可比矩阵;基于工作空间和新型雅可比矩阵获得了交叉杆并联机床的灵巧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床各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和全域灵巧度指数的影响规律,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并以工作空间指数和全域灵巧度指数为优化目标对该机床进行优化,与优化前相比,两项指标分别增大了0.40倍和0.26倍,达到了机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4索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考虑4索驱动的冗余性、缆索承力的单向性,对其正向运动学问题进行了求解。首先考虑被控体重力的影响,对实际承载状态进行了分类处理,即分为单索承载、双索承载、三索承载;然后针对每种承载类型,采取"假设—计算、验证—判断、取舍"的方法,获得可能的正解。验证的依据是缆索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推力,即不能受压。基于该方法开发了一套4索并联机构运动控制仿真软件,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4索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验证了BJ-04-2(A)型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与加工表面粗糙度。研究手段是选择国家标准样件进行加工实验,样件加工采用一次装夹,运用端面铣削、侧刃铣削、钻削和镗削的方法加工而成。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BJ-04-02(A)型并联机床加工精度中,直线度基本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其它精度指标则未达到标准的要求,加工的表面粗糙度相当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铰链间隙对6自由度并联机床刀具位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6自由度交叉杆型并联机床中铰链间隙对刀具空间位置与姿态(简称位姿)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分解、求交"方法,确定铰链间隙引起刀具平台位姿的可达空间,进而分析铰链间隙对刀具位姿的影响。基于旋量理论,采用指数坐标法推导了该机床各支链的正向运动学指数式解析表达式,并分别求取单支链单独约束下铰链间隙引起刀具平台的可达空间。对6个空间进行求交处理,获得6支链同时约束下的可达空间,即为间隙引起的误差空间。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分解、求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道路工程制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