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21.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半钢性节点,通过高强螺栓将预制梁柱贯通连接,旨在通过更换螺栓构件来完成震后受损节点的修复工作。通过制作节点足尺构件,对其施加低周反复荷载,分析其承载能力及耗能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节点数值模型,分析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应力分布情况及承载能力。试验结果与已有现浇节点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可知:新型装配式节点破坏主要集中于节点核心区,T形梁端承压板附近开裂严重,远离T形梁端无明显裂缝,预制柱端、牛腿部位均完好,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新型装配式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其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较现浇节点明显提高,其整体承载能力提升,耗能性能优良;模拟结果显示,节点在服役期间,高强螺栓为主要的承载构件,混凝土预制梁柱为次要承载构件,符合该新型节点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2.
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规范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对“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参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多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初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供各高校讨论。  相似文献   
23.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分析筏板基础的沉降量计算,并利用根据实际沉降观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一种新型超小型化天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移动通信场合都需要体积小,重量轻的小型接收和发射天线。微带贴片天线以其抛面低,重量轻等优点而成为天线设计者的首选。然而,为了获得较大的带宽,通常必须增大天线的体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小型化天线,在天线模型的适当位置处加入短路探针,在保持天线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超小型化天线的驻波比。另外,为了提高天线的增益,在接地板上开L型槽,使天线的增益增大了5.6倍。通过数值模拟所得实验结果发现,天线的带宽从没有短路探针时的0MHz增大到9MHz。  相似文献   
2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选择科学的培养体系,文章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6.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和创新,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内容有搭建多级结构创新大赛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师"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以"设计院模式"为蓝本,构建"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为了展宽PIFA天线的阻抗带宽,采用改变天线馈电结构的方法,应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提出一种改进的、双频段、小型平面倒F天线(PIFA).讨论了馈电结构与天线结构参数对天线阻抗特性的影响,获得天线回波损耗小于-10 dB的相对带宽为10.54%(908~1009 MHz)及26.38%(2042~2662.5 MHz).天线在两个频段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及增益特性,且该天线尺寸小、重量轻,适用于移动通信终端.  相似文献   
28.
可调频矩形帖片天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林  杨儒贵  任朗 《电子学报》1999,27(3):129-130
本文首次采用有限元法对有调谐销钉的可调频薄基片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谐振频率和输入阻抗进行了计算,谐振频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该方法原则上适合于任意数目调谐销钉置于任意位置的情形.可能会是处理带调谐销钉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刘运林  叶献国  胡昊 《化学工业》2014,(9):1093-1096
文章通过比较叠合板拼接构造试验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一个双向板算例,分析了格构钢筋在叠合板受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界面单元和脱层分析来模拟叠合板是可行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格构钢筋对于叠合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力有明显提高,且板的延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0.
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增强型拼缝连接方式,通过对1块不带拼缝和5块不同配置方式的叠合板试件的静载试验,观察叠合板试件从裂缝开始出现到破坏状态的全过程,并对试件在各级荷载下挠度、抗弯承载力变化及塑性铰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强型拼缝连接,叠合板刚度得到提高,挠度均有所减小;承载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13.3%~25.2%);裂缝不再最先出现在拼缝处,达到破坏标志(裂缝达到1.5 mm)时,板最大裂缝处未出现塑性铰;采用增强型拼缝可以实现预制叠合板的双向受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向叠合式楼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