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正> SrTiO_3陶瓷是钙钛矿型结构,具有很高的电容量,特别适宜制作电容器。用 SrTiO_3系制作的边界层电容器介电系数可高达5~6万,tanδ在1%以内,但非线性系数小,缺乏电容器的功能。 如果对 SrTiO_3材料掺入适量的金属氧化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Ф2.2×45 m回转窑和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生产同一产地石油焦,质量和灰分对比分析,认为罐式炉的碳质烧损大于回转窑的碳质烧损。  相似文献   
35.
铝用炭素石油焦原料的煅烧 ,在生产中 ,合理制定煅烧带温度 ,对降低炭烧损 ,提高实收率 ,延长窑的使用寿命 ,提高焙烧质量 ,降低铝用炭素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阳极生产对粘结剂沥青的性质要求 ,石油焦煅烧时 ,焦炭的收缩和气孔结构变化和焦炭导电性的变化情况 ,论述控制最佳煅烧带温度。  相似文献   
36.
磷化氢生物净化体系的微生物特性及过程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根  任林  苏福家  董占能 《化工进展》2021,40(7):4055-4063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磷化氢尾气的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但磷化氢降解功能微生物理化特性、磷化氢难溶于水的特性如何影响其生物转化效果鲜有报道。本研究从磷化氢长期驯化的活性污泥体系中分离纯化出对磷化氢有耐性或降解作用的单一菌株,并对典型菌株利用碳源与磷源、磷化氢生物净化过程强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M4、M5菌株分别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其增殖培养形成的活性污泥体系以乳酸钠为碳源时,最大的磷化氢净化率分别高达28.9%与37.9%;吸收液中添加正磷酸盐,可适当提升磷化氢生物净化效果。当生物体系中添加椰壳基炭材料时,磷化氢更容易从气相转入液相吸收液中,耦合体系中磷化氢吸收速率达到0.0552mg/(m2·s),去除率提升至67.3%。采用活性污泥体系净化磷化氢时,次磷酸盐是其生物氧化的必然产物,之后进一步氧化成其他高价含磷化合物;进口混合气中的磷化氢从气相转入吸收体系后,除导致液相中磷浓度上升外,大部分磷将以化合物形式储存至微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37.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缸机运行工况确定方法--按照HP IMEP(高压循环平均指示压力)来确定单缸机的试验工况,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合理地设定单缸试验机的运行工况,从而达到单缸机准确模拟多缸整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合理制定φ2.2×45米回转窑煅烧原理的煅烧带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林 《轻金属》2002,(5):47-49
铝用炭素石油焦原料的煅烧,在生产中,合理制定煅烧带温度,对降低炭损伤,提高实收率,延长窑的使用寿命,提高焙烧质量,降低 铝用炭素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阳极生产对粘结剂沥青的性质要求,石油焦煅烧时,焦炭的收缩和气孔结构变化和焦炭导电性的变化情况,论述控制最佳煅烧带温度。  相似文献   
39.
任林 《烹调知识》2010,(11):43-43
海带的营养价值很高,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降脂抗凝作用,被誉为人体动脉血管的清道夫。营养专家指出,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带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海带中含有的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调理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海带中还含有丰富的钙质,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0.
甲磺隆是近年来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林业除草剂。通用名:sulfometuron meshyl。代号:DPY-T5648。商品名:Oust~(?)。物理化学性质化学名称:2-[[[[(4,6-二甲基2-嘧啶基)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