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部采场膏体充填挡墙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驰宏公司采场膏体充填实际,为防止挡墙破坏和跑浆,对挡墙进行力学分析,提出工艺改造方案.在充填料浆高于和低于挡墙两种情况下,分析了膏体泵入采场后不同阶段的力学性能,证明液相状态下对挡墙的作用最大,为防止倒墙,提出最大弯矩作用点和加强支护的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32.
双通道声表面波转速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表面波中的陀螺效应为理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LiNbO3基底上声表面波波速随基底转动速率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声表面波转速敏感结构,制作出双通道声表面波转速传感器。通过实验,该传感器的分辨率为12Hz/r·s^-1。  相似文献   
33.
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是巷道岩层控制与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云南某深井开采矿山1 500m埋深巷道为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层巷道围岩的损伤分区和承载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围岩承载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巷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巷道围岩松动圈深度范围为0.9~1.9 m,平均为1.38 m;灯影组、宰格组、大塘组和摆佐组松动圈平均深度分别为1.7 m、1.15 m、1.17 m和1.5 m。(2)数值模拟揭示巷道围岩破碎区深度范围为0.92~1.63 m,平均为1.20 m;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48~2.50m,平均为1.87 m;不同地层围岩损伤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3)不同地层围岩承载区厚度差别不大,但承载区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关键承载区厚度范围为1.09~1.34 m,平均为1.28m;关键承载区的内边界深度范围为1.22~2.18 m,平均为1.58 m;不同地层围岩关键承载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明下料点位置、充填流量和料浆质量分数对充填接顶率的影响规律和采场内膏体流动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采场模型,开展相似模拟试验。依据实验结果建立接顶率预测模型,并与采场实际接顶率相对比验证模型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采场膏体流动规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简单剪切流动阶段、双层剪切流动阶段、下部沉积与上层剪切阶段及上层剪切阶段。料浆质量分数、下料口位置和充填流量是影响采场接顶率的重要因素,就影响程度而言料浆质量分数>下料口位置>充填流量。接顶率随料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随下料口位置向采场内延伸而升高,随充填流量的变化很小。基于实验结果构建了三因素接顶率预测模型,与实际接顶率对比,预测误差约7.6%。本研究成果可为充填采场接顶率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