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醋酸锌、硫酸铜及氢氧化钠试剂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的质量分数为0、2.5%、4.5%、10.5%的CuO-ZnO纳米粉体,并制成CuO-ZnO气敏元件,分析XRD,测试其对甲醛与丙酮气体的气敏性.结果表明:CuO-ZnO纳米粉体结晶度和纯度较高;CuO-ZnO气敏元件对甲醛与丙酮气体的气敏性均高于纯ZnO气敏元件;CuO的质量分数为4.5%的CuO-ZnO气敏元件对甲醛与丙酮气体的气敏性最高,随气体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一种不锈钢黑色转化工艺。研究了温度和着色液主要组分对转化工艺的影响,并对黑色转化膜的成分、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等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不锈钢着黑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铬酸酐175g/L,浓硫酸275mL/L,添加剂A225g/L,温度80°C。铬酸酐——浓硫酸复配组成影响转化膜的色泽和均匀性。随添加剂A含量的增加,转化膜颜色依次为灰、黑、蓝。不锈钢黑色转化膜的主要成分是Fe2O3和Cr2O3,膜厚为0.478μm,膜层黑度深,光亮度、耐热性和机械加工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于不锈钢基体。  相似文献   
73.
榆林气田集气站安装的天然气加热炉为630kW的八井式和400kW的四井式天然气负压加热炉,该加热炉为快装水套式加热炉,可同时加热8口井或4口井的气体盘管,产量可达50万方/天。它在常压下运行,以天然气为燃料,配备先进的负压型火嘴、进口的温度控制器及控制气阀,可实现温度自动调节和母火熄灭保护功能。系统坚固耐用,可在无电条件下正常运行,热效率达84%。加热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燃烧功率低、水蒸汽无法排出而造成加热炉炉膛结碳结垢严重,水蒸汽冷凝结冰严重的现象,对此进行加热炉燃烧器的改造,排除了故障,提高了加热炉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4.
以硫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粒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1~47nm的纳米氧化锌;反应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的粒径有显著影响:纳米氧化锌的粒径随草酸与硫酸锌配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沉淀剂的加入方式对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度也有较大影响:一次性将草酸沉淀剂倾倒入锌盐溶液比缓慢滴加所得微粒的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75.
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彩色不锈钢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针对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难以处理这一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通过实验研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处理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可实现铬的循环利用和其他离子的回收利用,达到了零排放,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6.
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硫化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代硫酸钠为硫源,采用均匀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硫化锌的制备,讨论了反应温度、加热方式、反应物的浓度及物质的量比对其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均匀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24 nm、立方晶型的球形纳米硫化锌;制备工艺条件对纳米硫化锌的平均粒径有显著影响;加热方式对硫化锌的平均粒径影响较大,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制备的硫化锌粒径小;此外,纳米硫化锌的粒径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醋酸锌和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比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77.
采用双氧水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不同的纳米银粒子,组装成块状纳米银电极,测定不同粒径纳米银块状电极的电极电势,讨论电极粒度对其电极电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氧水还原法可以制备出不同平均粒径的纳米银粒子,组成块状纳米银电极的纳米粒子的粒度对其电极电势有显著影响,其粒度越小相应的电极电势越低,并且其电极电势与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8.
浮栅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感检测平台,由于其工作电压低、制备简单、传感与检测可分离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传感检测。研究了对浮栅OECT归一化灵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pH、Na+、H2O2进行恒电位测试,系统探究了浮栅OECT的跨导(gm)及次级浮动栅极FG2面积(AFG2)对归一化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电压范围内,器件检测灵敏度随器件跨导的增大而增大。此外,AFG2增加时,根据串联电容分压的方式,电容型传感(pH、Na+检测)及电荷转移型传感(H2O2检测)的有机半导体/电解质处有效栅压、跨导均增加,进而导致归一化灵敏度大幅提高。总体而言,增大gm和AFG2均可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同时,实现了对pH、Na+、H2O2的高灵敏度检测,pH检测灵敏度最...  相似文献   
79.
利用KR涂料和套印技术,通过多次着色或连续着色工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不锈钢表面着上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图案。  相似文献   
80.
采用快速氧化法、直接焙烧法、水热滴加法和水热倾倒法制备了纳米Ce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醇与CO2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结果表明,水热滴加法制备的纳米CeO_2催化性能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水热滴加法的最优条件为3 m L氨水和1.0 g CTAB,DMC产率最高可达0.772 0 mmol/mmolcat。此外,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程序升温吸附(TPD)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eO_2上较高的Ce(Ⅳ)/Ce(Ⅲ)比值和适当的酸碱性位数量和强度对其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