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7 毫秒
61.
方秀花  蔡远文 《测控技术》2000,19(12):50-52
阐述了如何以软件代替硬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控制系统模拟。该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文字显示于一体,详尽地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用仿真手段再现了其工作过程,以实物模型的运动、函数曲线、表盘指示、数据直接输出四种形式来表现仿真结果,使工作人员对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各部件的动作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2.
运载火箭总线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IL—STD一1553B总线以其构建体系的难点,分析讨论了箭上总线控制器的选择方案,在对1553B总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载火箭的测发方案。  相似文献   
63.
简单介绍了运载火箭测试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缩短测试发射周期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改进运载火箭测试技术和测试系统的途径和方法;结合航天工程实践讨论了测试发射流程设置原则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4.
论述了基于Illu-Pro图象板的电视形象创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所论及的内容对于计算机技术同视频技术的组合系统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针对当前航天型号软件模块故障预测中度量属性过多而影响分类模型效率、准确率和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以NASA公布的MDP数据集为基础,设计了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属性选择算法;通过该算法在6个数据集上的应用选择了对航天型号软件质量影响较大的4个属性,并将其在12个软件中进行验证,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选择的4个度量属性可为当前航天型号软件的度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6.
运载火箭效能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及总体效能和效费比,是多年来各国在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运载火箭的特点,建立了评估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研究。对于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也称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定各“子”指标相对于“父”指标的权重系数。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火箭 的评估模型,给出了评估方法,对于火箭效能评估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在轨服务飞行器机械臂系统的运动特点,控制和规划其运行轨迹,文中将系统运动守恒模型转化为以关节角速度为控制输入变量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确定以能耗最小为主要目标,同时满足初末位置、角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多种目标函数,运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求解最优控制变量.利用机械臂从初始位形运动至指定终端位形的过程为仿真算例,验证了这种规划算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机械臂系统运动对基座的扰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用于控制和规划在轨服务飞行器机械臂系统的运行轨迹,为优化OSV的在轨服务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从数据结构与算法效率的优化方面考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数据挖掘C4.5算法进行编程设计;针对C4.5算法存在的不具备增量学习能力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增量学习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较,运算量更小,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9.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这次发射任务中,我院航天装备系飞行器测试与控制教研室研制的“CZ-XX系列运载火箭多路测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作为CZ-XX系列运载火箭“三化”配套的地面设备产品,圆满完成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发射场综合测试任务,保障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0.
穆利军  蔡远文 《兵工自动化》2007,26(4):I0003-I0004,I0007
通过分析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我周边国家战略导弹的现状,总结了未来国外战略导弹的发展趋势:潜射导弹将成为主要力量;战略导弹发射时间缩短,弹头数目增加;增强战略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和可用性,发展新的打击能力;增强突防能力,提高生存能力;延长战略导弹服役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