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型渡槽数值分析中预应力的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限元分析中,预应力的施加方法主要有等效荷载法、初始应变法和降温法.针对矩形截面混凝土粱,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预应力施加,得出初始应变法和降温法的计算精度更高,且能反映出钢筋上的轴力分布.对比这三种预应力施加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大型混凝土渡槽复杂的三向预应力结构.寻求最适当的模拟方式.以南水北调中线上某大型预应力渡槽为背景,采用初始应变法和降温法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提出降温法对于渡槽三向复杂预应力结构的模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分析了常用模板匹配字符识别方法的问题之后,以车牌字符中常用的字母、数字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字母特征的编码方法,解决了模板匹配法中的字符图像与模板尺寸不符等问题,提高了识别率。  相似文献   
33.
针对一个含异步发电机风电场的3节点系统推导出ODE数学模型,运用数值分岔分析软件MAT-CONT分别进行了以风电场注入机械功率为单参数以及以负荷有功需求和风电场注入机械功率为双参数的分岔研究。分岔分析结果表明,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在重载运行时,鞍结分岔点处的风电场注入功率较小,即系统承受风力变化和维持电压稳定的能力较弱。为延迟电力系统在重载运行时鞍结分岔的发生,用STATCOM替代并联电容器组进行异步发电机机端无功补偿。单、双参数分岔分析结果表明,STATCOM可有效延迟电力系统重载运行时鞍结分岔点的出现,从而使风电场承受风力变化的范围扩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通过设置合理的STATCOM增益值,可获得对鞍结分岔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4.
本工艺可以实现细长结构单片的施工场地倒运及临时支撑作业。本工艺不同于传统的运输工艺,能够使场地倒运和支撑合为一个整体,简便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出片效率;能够避免了额外的焊接工作,减小或者防止对母材的破坏;使平板车的退出方向可控,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场地空间资源;能够方便单片的喷漆,提高涂装的效率;能够降低运输和支撑的成本。本文对临时支撑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结构分析,在静力分析中进行了各种荷载组合,得出构件的等效应力场和等效位移场,提出了该结构的变形最大点和薄弱环节,对于整个结构的安全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一个机端母线设置为PQ节点的恒速异步发电机型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为例,对风电场接入系统线路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时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风电场的LVRT能力主要取决于故障发生后系统维持暂态电压稳定的能力,即取决于故障切除时间ts的大小。当ts小于或等于故障极限切除时间tvc时,风电场则具备一定的LVRT能力;当系统具有较大的tvc值时,可有效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的持续时间;在ts≤tvc的前提下,故障切除时间越短,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恢复正常水平的速度越快。当风电机组机端并联电容器组、SVC、STATCOM等无功补偿设备时,均可有效增大系统的tvc值,从而显著提高风电场的LVRT能力;其中STATCOM对风电场LVRT能力的补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自鞣型树脂——ART-Ⅱ丙烯酸复鞣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T-Ⅱ型复鞣剂具有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一般特征:耐光、漂白、匀染、无污染、易与铬革中的铬络合而提高革的固铬能力。与ART-Ⅰ及一般助鞣型丙烯酸合成鞣剂不同的是,它具有与皮胶原纤维直接结合的能力,因而其性能特征表现为:1.提高革的物理力学性能;2.较强的收敛性,通过收敛空松部位组织使革的纤维密度趋于均匀而减小其部位差,并不带来过分的增厚感;3.较强的分散纤维的能力。与ART-Ⅰ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是丙烯酸合成鞣剂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类。  相似文献   
37.
伴随着欧盟及德国电力市场的自由化进程加快,电力消费者与供电商之间,电网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监管机构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法律关系,从而导致了对市场法律人才的需求增加.现结合德国法学教育制度,阐述了德国电力市场改革与德国法学教育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影响,并解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水系统的动态传播特征,基于煤系不同岩层不同含水状态的导电性差异,在沁南地区选择一口煤层气排采井,分别在该井排采前、排采半年后进行了煤储层水系统瞬变电磁动态探测。在该井排采范围内设置400 m×300 m的矩形测网,垂直地层走向布置16条测线,每条测线上布置400个测点,在测网内部形成20 m×10 m的观测坐标网格,通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定量解释,获得排采前、排采半年后各测线、测点煤系视电阻率对比图、视电阻率拟断面对比图、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分析结果表明排采前煤储层水系统分布相对较均一,排采半年后煤储层水系统非均质性十分明显。在连通性差的区域,排采半年后煤储层水系统中静水储量部分被排出,煤层及其顶板砂岩视电阻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在连通性较好区域,由于地下水动态补给,煤层及其顶板砂岩视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39.
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递进排采的压力控制及流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多煤层发育地区各含气系统排采次序及压力控制下的流体效应,以指导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设计,从贵州省织纳煤田选择了1口煤层气参数+试验井,在划分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含气系统静止液面压力、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特征,设计了各含气系统递进排采次序及排采压力控制方案;模拟了单含气系统分排、多含气系统合排及多含气系统递进排采各阶段的流体效应。模拟结果表明:①单独排采各含气系统时,产气量低,排采时间短,成本高;②多含气系统递进排采平均气产能和累计产能高、稳产期时间长,但多含气系统在合层排采时,由于各系统压力不同,系统间存在相互干扰,并非所有含气系统都有产能贡献;③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可根据各系统内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来设计递进排采次序,先排采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高的含气系统,当压力降到另一含气系统的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时,再进行两个含气系统合排,依此递进排采所有含煤层气系统。  相似文献   
40.
机械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在江苏油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油田低渗薄互层油藏层间矛盾日趋严重,层多、跨距大、物性差异大。为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加强低压低渗油层压裂改造。传统压裂工艺采用多层合压或填砂压裂,多层合压,裂缝便在物性较好的油层中延伸,而低渗透油层难以被压开,影响压裂效果。填砂压裂,施工周期长,工序复杂,费用高。所以利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比挖掘各油层潜能,应对低压低渗油层实施分层压裂改造工艺。通过对国内外资料进行调研,优选出机械卡封分层压裂工艺。近两年在现场实施了15井次,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施工、解封均一次成功,压裂工艺成功率100%。做到在不压井、不放喷、不动管柱的情况下,连续对两个物性差异、间距较大层段进行压裂,使每个油层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单井节约压裂费用24.5万元,压裂累计增油近三万吨。同时机械分层压裂比填砂压裂节约了作业耗时2d,为压后及时开抽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