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力状态对Ti-6Al-4V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技术对双态组织和片层组织Ti-6Al-4V进行了圆柱试样和帽形试样的冲击试验,对比了单轴压缩和压剪复合2种不同应力状态下2种组织钛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片层组织的绝热剪切敏感性要高于双态组织,而在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其绝热剪切敏感性要低于双态组织,即应力状态对材料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对烧结态93W-4.9Ni-2.1Fe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旋转锻造,研究变形量对钨合金微观组织及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旋转锻造形变后钨颗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椭球形,随变形量由3.45%增加至42.11%,钨颗粒变形程度加剧,长径比由1.32增加至2.41;位于钨颗粒间的粘结相则沿变形方向逐渐拉长为细长的条状组织。对不同变形量的旋转锻造钨合金,沿棒料径向取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后发现:当变形量增加至15.84%(钨颗粒长径比1.47)时,旋转锻造钨合金塑性变形方式发生改变,合金中开始出现绝热剪切现象;此后,随旋转锻造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的增加,旋转锻造钨合金中绝热剪切带宽度减小,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大。随旋转锻造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的增大,合金应变硬化能力减小,同时动态加载时绝热温升数值增大,软化效应增强,这是旋转锻造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随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增加而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文中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一步对精加工自紧-时效圆筒的应力状态作了分析,导出了残余应力公式以及自紧-时效身管的强度公式。计算了模拟管残余应力和强度,并与Sachs镗削法测定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了上述残余应力公式与强度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炮钢材料在时效温度下的单轴拉伸特性出发,以Mises屈服准则为基础,考虑自紧时效的具体历程,推导建立了半精加工圆筒时效压力极限值,以及时效压力超过上限后的残余应力计算式,为制订自紧-时效工艺规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纳米镍包覆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一种简单的无催化化学镀法制备了纳米镍晶粒包覆氮化硅陶瓷的复合粉体.通过不同的反应PH值和搅拌工艺对比获得了较为均匀的包覆.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包覆粉体的物相及显微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磁性能测量表明包覆粉体具有良好的铁磁性能和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36.
帽型试样的绝热剪切数值模拟与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恰当的模型和科学的空间离散化,对SHPB加载过程进行了2D数值模拟,数值重现了帽型试样高应变条件下的绝热剪切变形历程.基于应力塌陷绝热剪切形成判据分析了材料绝热剪切变形规律;利用模拟结果的应力一时间、应变一时间曲线进行了温度场的计算,确定了剪切带的类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37.
穿甲弹用新型钨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用合金钢粉的包覆粉作为主要粘结相,设计制备了新型穿甲弹战斗部用钨合金材料。对该合金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室温抗拉强度为790 MPa,延伸率为9.0%,满足了作为穿甲弹战斗部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要求;在应变为0.32、应变率为3 600 s-1的条件下,合金在最大剪应力方向上出现了剪切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38.
等径角挤压处理后的Mg-Gd-Y-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等径角挤压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4道次后的微观组织是不均匀的,即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粗晶区和细晶区2个区域。颗粒诱发的再结晶机制导致晶粒细化,在4道次后形成了更加随机的织构。与挤压前的原始材料相比较,经等径角挤压处理的材料虽然强度没有增加,但是塑性有了显著的提高。用织构改变和第二相颗粒解释了合金塑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9.
以正丙醇锆、乙酸、硼酸和木糖醇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 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了纳米ZrB2粉末。在反应体系中, 木糖醇既提供反应所需的碳, 又与硼酸形成了配位化合物。通过对凝胶前驱体粉末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 探讨了溶胶-凝胶反应过程对碳热还原反应温度以及凝胶陈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引入木糖醇促进了反应过程的进行, 湿凝胶无需陈化处理, 并且降低了碳热还原温度。当木糖醇与正丙醇锆的摩尔配比为1.4时, 使用未经陈化的凝胶前驱体, 经1450℃碳热还原即可获得平均直径约50 nm的等轴状ZrB2纳米颗粒, 粉体氧含量为1.36wt%。  相似文献   
40.
研究变形量对挤压态钨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及钨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开裂行为。结果表明,加载方向垂直于纤维取向时,随变形量由0增加至40.8%,挤压态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显著增大;由对钨合金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的SEM观察可知,靠近绝热剪切带中心处出现在微裂纹且微裂纹萌生于W-M界面及W颗粒内部;进一步的TEM观察可知,剪切带内W-M界面处存在大量的位错塞积,W颗粒中则出现亚晶内部及沿亚晶界扩展的微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