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马氏体式切变相变机制为:γ→γ'(贫碳)+γ1(富碳)→x'(与y’同成分)+γ1→BF+γ1.整个相变过程受碳扩散控制.热力学分析表明,贝氏体切变形成具有热力学可能性,贝氏体相变具有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82.
主要是结合X射线衍射(XRD)技术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多晶纯钴的退火组织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残留的多晶纯钴面心立方(fcc)结构的晶粒内部在退火过程中形成了∑3孪晶界,而且具有这种特征的晶粒数量随退火温度改变不大,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具有密排六方(hcp)结构的晶粒内部在退火过程中形成大量的71.4°/1120特殊晶界。通过分析得知这种晶界形成的原因与fcc结构的晶粒中的∑3晶界的形成原因不同,是由fcc→hcp马氏体相变导致,即为相变孪晶。  相似文献   
83.
主要总结了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制备技术的特点与现存的问题,以及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的强度、塑性、应变速率敏感性、超塑性、变形机制与断裂机制等力学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84.
组织纳米化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锆合金核材料使用性能要求的提高,对其耐腐蚀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常用包壳锆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腐蚀性能,以及影响其腐蚀性能的可能因素和影响机制,对锆合金纳米化后的耐腐蚀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
利用透射电镜拉伸台技术对Al2O3基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行为进行原位观 察。实验结果显示,Al2O3短纤维增强Al-12Si复合材料在断裂行为的细节上与其它Al基 复合材料有所不同,它除在基体中可萌生微裂纹并扩展外.纤维/基体界面也是重要的裂纹源 及扩展路径,同时还发现裂纹在纤维薄弱处形核、扩展引起纤维断裂。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在于,一是纤维/基体界面结合较弱,增加了界面开裂的几率,二是该复合材料纤维平均 长度大于其临界纤维长度,外加载荷可有效地从基体通过纤维/基体界面传递到纤维上来,当 纤维存在结构缺陷时会引起纤维的破坏。  相似文献   
86.
对疲劳后AZ31镁合金的拉伸行为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轴向疲劳实验在PLG-100疲劳实验仪上进行,其疲劳载荷为50和90 MPa。从载荷为50和90 MPa疲劳样上截取的拉伸样分别命名为样品L和H,原始材料上截取的拉伸样命名为样品O。采用电子背散射技术和透射电镜表征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高的循环应力下,试样的主要变形机制为孪生-退孪生,而在较低的循环应力下,位错滑移主导疲劳变形。疲劳变形后,样品L和H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减小到4.71和5.33μm,而样品L和H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微提高。通过扫描电镜发现样品L的最终断裂区由韧窝组成,而样品H的最终断裂区有许多微孔洞。因此,镁合金的拉伸力学行为和显微结构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菊池衍射(TK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技术,研究了高周疲劳变形后的Mg-3Al-1Zn镁合金的典型断口组织特征,二次孪晶内部的横切面区域被提取出来进行TEM和TKD观察。结果显示断口边缘附近的区域有大量的{1012}{1012}二次孪晶,双束明场技术(TBBF)应用于研究二次孪晶边界的位错类型。研究发现锥面位错在{1012}-{1012}二次孪晶内部被大量的激活,这被认为锥面位错与二次孪晶有关联。二次孪晶内部的局部应力集中将导致锥面位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Zr-Nb、Zr-Sn-Nb两类锆合金的终轧退火板材组织、织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差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类锆合金经终轧退火后都得到了均匀细小的再结晶组织,多数晶粒尺寸在2~5μm之间;两种合金中形成的第二相差别很大,Zr-Sn-Nb合金中第二相均匀弥散,而Zr-Nb合金中第二相则存在两种形态;两种合金退火后织构均为基面平行于轧面的取向织构,并向TD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且多数晶粒的1210∥RD方向。  相似文献   
89.
利用密排六方金属发生层错时在层错区域由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hcp)的AB排列转变为面心立方(Face-centered Cubic,fcc)的ABC排列的特点,通过计算hcp/fcc相变所需要的能量来计算hcp金属层错能.同时,在模型中引入了空位缺陷和温度等因素.利用此模型计算Mg,Zn,Ti等3种hcp纯金属的层错能,推导出层错能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式,计算出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热力学模型适用于hcp金属层错能的计算.Mg,Zn,Ti等hcp结构金属的层错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化学自由能变对层错能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空位有降低层错能的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空位密度增大,层错能降低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90.
在轧制镁板材沿TD和RD方向分别切取疲劳试样,并对它们进行室温下的高温疲劳变形。 EBSD分析方法应用于样品的微观组织及织构变化的表征方面。发现经高周应力疲劳变形后,由于应变量非常小,RD与TD方向整体孪晶数量都不多,疲劳后相比疲劳前孪生体积分数有所增加,沿TD方向的孪生体积分数高于RD方向。经拉压循环变形后除{1012}拉伸孪生外还出现了少量的{1011}压缩孪生与{1011}-{1012}二次孪生,导致屈服强度增加,TD方向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均高于RD方向。分析其断口形貌发现TD方向疲劳辉纹较小,解理断裂的区域更少,韧窝比较深,故TD试样的高周疲劳性能以及材料的塑性略优于RD试样。由于轧制织构在轧制面内基本对称,所以二者的差别并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