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喜燕 《机电信息》2011,(15):186-187
鉴于传统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隐含层节点数难确定及分类准确率低等问题,现引入了概率神经网络,阐述了其算法的理论依据、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运用其算法实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概率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具有学习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2.
采用彩色金相与能谱对半连续浇铸的AZ61镁合金进行了组织和成分上的观察,发现冷却速率较快的铸锭边部的二次枝晶间距比冷却速率较慢的铸锭心部的二次枝晶间距大,与普通模铸的显微组织呈现的规律不同,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讨论。分析认为边部二次枝晶间距的异常增大与二次枝晶臂表面溶质的微观偏析密切相关,粗枝晶臂表面溶质浓度与细枝晶臂表面溶质浓度差值越大,粗枝晶臂的粗化驱动能越大,枝晶的二次枝晶间距就越大。  相似文献   
73.
利用Taylor松弛约束(Relaxed Constraints,Taylor-RC)模型模拟了2种不同初始取向的Zr-Sn-Nb合金板材在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并对比了模拟结果和X射线衍射(XRD)实测织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变形系统和临界分切应力比值,Taylor-RC模型可以有效模拟Zr-Sn-Nb合金冷轧中的织构演变。结合模拟所得的2种板材不同变形系统的相对开启量,解释了锆合金冷轧织构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4.
75.
叶林凤  张喜燕  李聪 《稀有金属》2007,31(Z1):91-95
对锆合金腐蚀过程中氧化膜内的应力状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腐蚀时锆金属基体和氧化产物之间的体积变化(PBR)、从四方相ZrO2(t-ZrO2)向单斜相ZrO2(m-ZrO2)的相变、第二相粒子沉淀及晶粒尺寸效应等因素对应力产生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在Wagner理论和固体电子理论的基础上,将电导率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及晶粒尺寸的关系联系起来,建立了纳米及超细晶结构金属腐蚀速率一晶粒尺寸关系模型,并结合锆金属的性质,模拟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晶粒尺寸对锆合金腐蚀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品粒相比,纳米晶粒尺寸下锆Zr的腐蚀速率常数和腐蚀增重,远低于普通晶粒纯Zr的腐蚀速率常数和腐蚀增重,同时,随着纳米晶粒尺寸的减小Zr的腐蚀速率常数也降低,显示晶粒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锆金属的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7.
纳米结构锆合金组织氧化膜结构演变的XR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纳米结构锆-4合金在400℃水腐蚀过程中氧化膜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而考察组织纳米化对锆-4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组织锆-4合金的氧化膜结构演变趋势类似于普通锆-4合金。然而,纳米化处理使合金表层组织向(101)、(102)等低指数面产生了显著的择优取向;纳米面形成的氧化膜中,其ZrO2的晶粒尺寸小于普通粗晶面形成的氧化膜中的ZrO2晶粒尺寸;实验结果还显示,纳米化后锆-4合金组织氧化膜中四方ZrO2向单斜ZrO2转变的速率小于普通组织形成的氧化膜中的转变速率。本文对纳米化处理导致锆-4合金腐蚀动力学过程和结构演变细节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8.
稀土、钛变质ZA27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赵玉珍  高庆  张喜燕 《铸造》2003,52(7):484-487
分析了经过RE、Ti变质ZA27合金的非平衡凝固过程,获得的合金铸态组织是由枝晶α相、枝晶边缘的β相以及呈网状分布的晶界共晶体组成。这种能降低材料塑韧性的网状组织用固溶淬火处理可以消除,进而提高合金的塑韧性。利用投射电镜对合金铸态组织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枝晶心部存在着调幅分解产物——“类织物”,并说明了类织物的生成过程。此外,研究了RE、Ti使合金组织细化的变质机理。  相似文献   
79.
硅钢中的贝氏体及其转变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硅钢在贝氏体温区短时等温获得了准贝氏体组织:贝氏体铁素体(BF)+残余奥氏体(AR).BF中具有Spinodal分解现象,类似于马氏体时效的早期现象,结合X射线衍射法定量测定结果,证明BF过饱和碳。BF/AR相界面位错是以混合位错为主的位错圈。BF中含有高密度位错和孪晶,而AR中缺陷主要为层错和孪晶,层错面或孪晶面与界面台阶有对应关系,表明阶面不会沿界面宽面侧向移动。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贝氏体铁素  相似文献   
80.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15%)/Al-12Si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动态拉伸技术对复合材料的裂纹形成及微观断裂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是破坏路径之一,并发现了纤维中裂纹形成及扩展至完全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