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分别采用Al2O3,SiO2和高岭土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测试了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结果表明:Al2O3,SiO2和高岭土的加入均使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和弯曲强度提高,但使其冲击强度下降;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Al2O3对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效果最佳;填料的加入使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提高;随载荷增加,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提高,但其摩擦因数下降.  相似文献   
22.
张光宇  刘鑫 《山西化工》2011,31(3):49-51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特点的分析,采取Flex技术实现了对各种资料的统一管理和灵活检索、展示,满足了工程资料管理数据量大、多方位检索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工程资料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23.
基于A. S. Gurvich等人所提出的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功率谱密度模型,推导了弱起伏条件下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得到了一个解析的结果;然后,利用该结果分析了对流层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和平流层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星光到达角起伏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星光到达角起伏主要是由对流层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决定;对于不同的接收孔径,到达角起伏5%~14%是由平流层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引起的。此外,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到达角起伏还取决于接收孔径、湍流外尺度及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起伏强度。  相似文献   
24.
利用气相色谱/质联和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联用技术,对药用丁基胶塞中的易迁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己烷/无水乙醇/丙酮体积比为4∶3∶3的混合溶剂萃取效果较好,萃取温度为70℃,反应时间以6 h为宜,萃取液中主要包括硅氧烷类化合物、抗氧剂和增塑剂以及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5.
一流的技术、先进的油膜轴承润滑设备,应用于安钢炉卷轧机,保证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转,延长了油膜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轧机作业率,提升了炉卷产品的形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安钢炉卷轧机推行的四大品牌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6.
根据辊压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辊压机液压系统在稳态运行状态,讨论了管道、节流阀的阻力、轴承座的摩擦力对系统的影响,一改传统模型认为动辊所受的外负荷为恒定不变的观点,把动辊的负荷视为动负荷。从而建立起在不同情况下液压系统的动态模型,为辊压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针对全固态平面超级电容器性能偏低的问题,采用一种由在硅片上直接生长的方法制备出石墨烯薄膜作为电极,利用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采用PVA/H2SO4凝胶电解质,制备得到石墨烯基全固态平面超级电容器。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该超级电容器具有双电层电容特性。循环伏安曲线没有氧化还原峰,说明双电层电容完全提供电极的容量。当扫描速率为50 m V/s时,该超级电容器的循环伏安特性较好,面积比电容为290.24μFcm-2,能量密度为22.68μWhcm-2。为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偏振跟踪技术是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建立了星地量子密钥分配链路模型,研究了地磁场对光子偏振态大气传输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光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光振动平面会发生旋转,旋转角度的量级为10^-3tad.  相似文献   
29.
进一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加创新主体的策源能力,是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现代科研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国家创新动力转换的重要方式.文章综合考虑时代发展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并从国家和地方在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2个角度凝练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旨在为深入了解作为新兴科研组织的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路径提供一个全景式透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