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数理化   45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绿茶叶中叶绿素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4 mol.L-1盐酸7.5 mL为提取剂,经过两次各15 s中档超声波辅助酸置换出卟啉环中的镁离子,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了不同采摘期的绿茶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99%,RSD为2.3%~4.2%。  相似文献   
96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杜仲中活性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AB-8.NKA-9.NKA-11.D-140.D-101.HPD-600、S-8及聚酰胺等8种吸附树脂对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京尼平甙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在静态吸附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最佳的同时分离纯化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京尼平甙的树脂为S-8.并进行了该树脂对杜仲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吸附和脱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63.
Ni(OCH3)2/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单核金属甲氧基配合物Ni(OCH3)2/SiO2催化剂。利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及CO2、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型单核金属甲氧基配合物Ni(OCH3)2/SiO2中,Ni^2 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形式配位;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O2的桥式吸附态和甲氧碳酸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CH3OH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373-473K条件下,CO2和CH3OH在催化剂上的反应物主要是DMC、H2O以及少量的CO、CH4和CH2O,催化剂的活性由表面甲氧碳酸酯基物种与分子吸附态甲醇的反应决定的。讨论了催化剂上CO2和CH3OH的活化过程及吸附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64.
超细均分散稀土化合物胶体粒子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尿素分解法制得轻、中、重稀土化合物的超细均分散胶体粒子,详细探讨了浓度、pH值、陈化温度、陈化时间及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各种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965.
应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溶剂体系的粘弹谱,从实验上证实溶剂对PET进行增塑,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导致PET在低下通常的结晶温度下结晶,甚至在室温便进行结晶,证明溶剂诱导结晶是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的机理是正确的。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966.
标题化合物1与HgCl~2反应, 除生成希望的产物2外, 还分离到2的歧化产物3和4。1经Na-Hg还原, 生成Fe-Fe键断裂的双铁负离子5, 5分别与多种氯化物反应, 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衍生物6, 7和8。以元素分析、IR及^1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2-4及6-8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67.
吲唑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6-二烷氧基苯乙酮腙在多聚磷酸(PPA)存在下受热脱去一分子醇环化生成3-甲基-4-烷氧基吲唑的合成反应.并研究了水杨醛、邻甲氧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以及邻羟基苯乙酮、2-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腙在PPA存在下的受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68.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4(NO3)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STM结果表明, 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 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 并形成(√3×√3)R30°Cu原子吸附结构. 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相似文献   
969.
铅基复合钙钛矿型弛豫铁电单晶体PMNT的生长基元为多种[BO~6]配位八面体,晶体生长过程可视为多种八面体基元与Pb^2^+的组装过程。这些生长基元向{111}面叠合时易采取法向生长机制,向{001}面叠合时易采取层状生长机制,由此决定了晶体生长速度的各向异性与晶体的形貌。Bridgman法生长的PMNT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内向生长机制形成规则的负晶结构;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在其自然表面上可形成正形与负形两种形貌;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于PbO的分解,晶体表面上可形成类似"蚀象"的构型,这些可从[BO~6]八面体生长基元的组装或拆分方面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970.
采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甲酸在Pt-Ru/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发现甲酸在Pt-Ru/GC电极上与在粗糙Pt电极上一样, 也能自发解离出强吸附中间体CO和活性中间体—COO-. 从分子水平证实钌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当镀液中Pt:Ru的摩尔比从10∶1变化到1∶1, CO的氧化峰电位从0.41 V负移至0.35 V, 约负移了60 mV. Pt-Ru/GC(1∶1)电极与粗糙Pt电极相比, CO在电极表面氧化完毕的电位亦负移了约200 mV. 该研究结果表明, 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可望成为研究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普适谱学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