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数理化   16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魏晓林  陈元平  王如志  钟建新 《物理学报》2013,62(5):57101-05710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形状(三方、四方及六方) 的孔缺陷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条带电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孔缺陷形状对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导及电流特性影响显著, 其可能源于不同形状的孔缺陷边界对于电子散射的不同; 另外, 当缺陷悬挂吸附氢或氮原子, 将引起孔缺陷形状改变, 因此不同孔缺陷吸附对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学特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本研究将为石墨烯基电子器件失效分析及石墨烯孔结构器件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石墨烯 孔缺陷 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2.
Mg二次电池正极材料Cu2Mo6S8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S.H2O、MoS2、Mo为原料,用熔盐法(KCl为熔盐)合成了谢弗雷尔相的Cu2Mo6S8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循环伏安测试,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本Cu2Mo6S8正极材料属于R3空间群,具有良好的晶型。电化学测试表明,当材料在电压0.2~2 V范围内进行充放电时,其放电比容量在90 mAh.g-1左右,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均良好。该材料的充放电曲线中在1.2 V和1.9 V分别有还原峰,0.7 V和1.0 V分别有氧化峰,与伏安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3.
以水杨醛肟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六核锰簇合物[Mn6O2(CH3COO)2(salox)6(H2O)4].10H2O(salox2-表示负二价的水杨醛肟),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及脱水前后样品的直流和交流磁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簇合物是一个反铁磁性单分子磁体,脱水使得六核锰簇内的反铁磁作用增强,磁弛豫能垒下降,但簇合物仍保持单分子磁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4.
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选用正交实验对新疆大蓟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电流250mA,料液比1∶30(g/mL),时间40min,总黄酮提取量为2.89mg/g。同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大蓟中绿原酸及芦丁含量的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色谱柱,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0nm,流速为0.9mL.min-1。方法测定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1.675~16.75μg/mL,相关系数R=0.99995;测定芦丁的线性范围为2~20μg/mL,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45%、99.65%。该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新疆大蓟中绿原酸及芦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何益  史国华  卢婧  李昊  张雨东 《光学学报》2012,32(1):117001-183
高速线扫描共焦检眼镜使用线光束照明眼底视网膜,同时利用线阵CCD对视网膜平面的单次散射线光束探测成像。系统光学放大率为7倍,横向分辨率小于10μm,对于58kHz线频的1024pixel×512pixel成像模式,成像帧频高达110frame/s。该系统实现了高分辨率、高帧频模拟人眼实验图像的获取。  相似文献   
996.
聚腺嘌呤-金纳米簇(聚A-AuNCs)制备简单,快速,且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光学稳定性。基于聚A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构建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的新传感方法用于检测汞离子。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通过水浴加热法合成金纳米簇。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金纳米簇为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约为7 nm。金纳米簇在280 nm紫外光激发下,于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蓝色荧光,且金纳米簇的光学稳定性良好。溶液在4 ℃下避光保存1个月,金纳米簇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当汞离子存在时,汞离子与纳米金之间的高亲和力,可以有效地猝灭金纳米簇的荧光。文中讨论了反应体系中缓冲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缓冲溶液pH值对该方法的影响不大。汞离子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反应非常迅速,1 min之内就可以完成,所以后续反应仅需简单的混合即可进行荧光的测定。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对一系列汞离子浓度进行了检测,线性方程为:y=-335.57x+541.35,检测线性范围在0.01~1 μmol·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2 6。根据空白的三倍标准偏差原则确定检测下限为3 nmol·L-1。该方法选择性好,通过9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金纳米簇的荧光信号并无明显影响,验证了金纳米簇对汞离子检测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加标回收率在95.33%~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可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该法仅需将溶液简单混合即可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结构中夹杂将导致应力集中,是降低结构承载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动载作用情况下,弹性波衍射和叠加将加剧应力集中程度。弹性波衍射方程建立和求解非常复杂,目前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二维模型情况,三维有限域内夹杂引起的动应力集中现象在大型结构中比较常见,有界域边界不仅作为边界条件,同时也是散射波波源,提高了求解难度。一般通过近似方法,将三维模型简化为二维情况,往往导致求解结果过于保守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本文针对三维球壳包含夹杂一般情况,分别以球壳和夹杂中心建立球坐标以描述球壳内、外壁和夹杂表面散射波势函数,并引入一种球波函数加法公式实现不同坐标下势函数转换,以求解应力集中状态。最后针对三维情况,给出多个动应力集中因子分布状态以描述动应力集中程度。文中研究为一般情况下含夹杂球壳结构的强度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8.
Al2O3/TiC基陶瓷刀具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邓建新  吴泽  艾兴  赵军 《摩擦学学报》2011,31(4):369-374
采用UMT-2球-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A l2O3/TiC基陶瓷刀具材料在200℃至600℃范围内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并分别使用大景深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后磨痕的轮廓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A l2O3/TiC陶瓷刀具的摩擦系数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在600℃时开始降低,摩擦系数的数值在0.1~0.4之间;磨损量随着摩擦滑动速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摩擦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损量的数值在4×10-7~9×10-7mm3/(N.m)之间;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磨痕轮廓两侧具有明显的材料转移现象,A l2O3/TiC陶瓷材料主要磨损机理是裂纹的产生与材料的脱落.  相似文献   
999.
对具脉冲预防接种的SIRS传染病模型进行分析,利用分支理论得到了系统中地方病周期解的存在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完善了对该系统的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荧光标记DNA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磷元素测量的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定量荧光标记DNA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定量测量结果可以溯源到国际基本单位(SI)。采用柱层析、超速离心、透析的技术对样品进行纯化,用芯片电泳和电导率测试仪对其进行了纯度检验。然后利用优化后的微波消解方法对荧光标记DNA样品进行了消解处理。从射频功率、等离子气流速、辅助气流速、雾化气流速、采样深度、获取时间等方面对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从物理性干扰、内标、同位素、元素形态等方面对测量进行了校正。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荧光标记DNA样品进行了定量测量,从方法的精密度、标准物质、样品称量、标准和样品稀释等方面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8.28%(k=2),远优于现在常规的紫外、荧光、色谱测量核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该方法可用于核酸含量标准物质的定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